重新解读爱情、婚姻、家庭

贡献者:弈沚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3-03-12 21:55:50 收藏数:19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重新解读爱情、婚姻、家庭
关于婚姻,我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婚姻制度会不会消亡?”我感
觉有人等待婚姻制度消亡的心情比较急切,实际上在现在合法的婚姻制度下,
人们没有办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婚姻模式,比如一辈子单身,或者开放的婚姻。
很多人实际上不需要等到法律跟进,因为法律在很多时候是落后于我们每个人
的发展的。
李银河老师也讲到,我们的婚姻立法在无错可以离婚的这方面,一开始就
站在了制高点上,听到这个的时候我还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婚姻制度允许多元
化的婚姻,这一天的到来肯定会比较晚。同性恋的婚姻现在正式被提出来了,
以前提出来的是李银河老师。现实中这个观点好像太超前了,开放的这种婚姻
可能要比同性恋的婚姻更加超前。
为什么我们会说所有固定的婚姻制度都是有局限的呢?因为人性有不同的
需要,比如有时候我可能需要深度的关系,有时候我需要一个人独处,在不同
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我的需要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我们从法律层面固定
一个婚姻形式的时候,它有可能是规避了我当下或者在某种场合的不一样的需
要。这就是为什么任何婚姻制度都有其相应的弊端。
从情感需要来说,有时候我们是需要爱的,有时候需要恨。“恨”听起来
是一个不太好的词,但是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对父母的爱同
时生长着对父母的恨的力量促使我们成长和分离,这个力量可以保证我们能够
成为自己。
即使是两个成年人,他们在一起也是需要一些与恨有关系的东西的。比
如,李银河老师说她跟王小波老师之间有一点竞争关系,不是到恨、到嫉妒那
个级别,这种竞争关系也可以看作一种形式的恨对抗,也是保证能够有高品质
亲密关系的一个前提。如果两个成年人之间只有爱而没有嫉妒也没有仇恨的
话,他们两个人就丧失了关系中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两个独立人之间的关
系。克莱因曾说,“两个成年人之间的恨或者孩子对父母的恨增加了爱的品
质”,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个人矛盾的情感体验,就是有时候“我爱你”和“我恨你”的理由都是
一样的。比如,我爱你是因为你是你,像我们如果在小区里面看到一个小孩被
推车推着,他那种气定神闲、天下唯我独尊的模样让人觉得非常可爱。还有人
会说,一个男人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特别是专注刷碗的时候特别可爱,因为
那个时候他是完全独立的。但是这个时候也会生出一些恨的感觉——我恨你,
因为你太懒了。那么,打扰你的独立的这种感觉、专注的感觉,就是我存在的
意义。这就是在有些亲密关系中,一个人的独立和专注让另外一个人视为被抛
弃的原因。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最感兴趣的是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孩子高度集中注意
力做作业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有被抛弃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不少爸爸妈妈常
会给孩子辅导作业,目的就是让孩子不要那么专注。这个已经算是我们社会现
象级的事情了。如果让孩子老是专注地做作业,注意力集中,没什么是不可以
搞定的,成绩肯定会好,但是,孩子长大了,很可能渴望远走高飞,这对父母
来说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不好,在青少年问题里可能是排名第一
的。孩子注意力为什么不集中?就是因为爸爸妈妈辅导作业,不断地打扰孩
子,觉得孩子注意力集中,自己被抛弃等。如果一个妈妈说我非常希望孩子注
意力集中,那么就看她有没有在行为上做了打扰孩子的事情。
精神分析是一门关于真正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一辈子在各种事情上面都事
与愿违”的学问,父母的事与愿违跟他潜意识层面的愿望的确是违背了。比如
他希望孩子健康,学习成绩好,但结果是医生的孩子容易生病,老师的孩子容
易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辍学。我们在临床上调查并获得了一些数据,从结果上来
看,医生希望孩子健康,然而孩子有病,就表示他在潜意识的支配下,每天都
可能在做让孩子不健康的事情,或者说老师每天都在做让孩子厌恶学习的事
情。
有人可能会说,我爱一个人又恨一个人,这不是矛盾的吗?健康的人格就
是能够承受这种矛盾,而且也能够在现实层面协调这样的矛盾。每个人天然地
在这个世界上具有多重身份,比如我们既是女儿和儿子,又是妻子或者丈夫,
还是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我们是有能力协调这个的。
但是在早年的成长环境里,“我是谁”这个问题如果被限定,比如在同一
时间里他只能够做一个角色,那他就会觉得不同的角色之间会有冲突。我是精
神科医生,但是我绝大部分工作是心理咨询或者做精神分析的教学,我觉得这
两者之间完全不冲突,因为我有能力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自己所谓的子人格,这
个是没问题的。
比如,当一个女性有了孩子之后,她可能会拒绝性,这是因为她没有办法
整合两个不一样的角色,既是妈妈,又是妻子。她只能够狭隘地认同在最近的
几年时间里面“我只能做妈妈”,她老公把她抓过去要干点别的事儿,她就会
认为破坏了她做妈妈的身份,这就是典型的人格不灵活的表现。实际上,她除
了这两个角色,还有很多其他的角色,比如她是女儿,是公司里的员工,但是
在她僵化地认同她只是妈妈这个身份的时候,她的工作能力也会被限定。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两个有问题的词:真爱和灵魂伴侣。为什么这两个词
是有问题的呢?
先说真爱。因为真爱巧妙地把婴儿对完美妈妈的需要融入成年人对爱的需
要当中,说白了,这实际上是发育不良的一种表现。从“真爱”到“真不
爱”,是因为当初的真爱本来就是防御,学过精神分析的人都知道防御是怎么
回事,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欺骗。跟一个人在一起,刚开始的时候是真爱,
真爱随着自我意识范围扩大。自我意识范围扩大的意思就是以前自我范围缩小
的时候,看到的都是这个人的优点;自我意识范围扩大了之后,就看到这个人
的缺点了,就开始怀疑,当初的爱是不是真爱。这个时候真爱就幻灭了。
当我觉得我对这个人的爱是真爱的时候,从人性的角度,自动地会启动挑
毛病的机制。“我是一个完美的人”,这是比较愚蠢的说法。因为这会自动地
刺激别人挑毛病,“你一点都不完美”。但是我直接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
人,别人会自动启动,“你还是有优点的”。
奥巴马在竞选总统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我听了之后,觉得很高明。他如果摆出一副很完美的架势,并且真的说自己很
完美,他会失去好多选票,这是人性。
我认为你完美了之后会显得我非常不堪,有谁愿意跟一个完美的人在一起
玩呢?你肯定会自惭形秽。还有你说自己完美的时候,实际上你想控制,我也
同意你说自己完美。人都是愿意自我实现,愿意自己有独特的观点。你想控制
我,没门,但是我说我不完美,全身都是缺点,一无是处的时候,我也想控制
你,让你这样说,但是你会反对出来。
所谓的灵魂伴侣,如果把“灵魂”这样一个有超越性意义的词用在世俗的
伴侣上面,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矛盾,这使我们有可能混淆宗教情感和世俗情
感。精神分析在大的战略层面是反宗教的,但是非常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宗教信
仰自由。我个人有很多出家或者做牧师的朋友,我们关系特别好。我真的觉得
一对一地跟他们这些人打交道,有那种圣洁的感觉,比我这种一身俗气的人要
好玩一点。并且,他们还有底线,他们不会突破他们的道义或教义来要求我,
这是从一对一来说。
但是,从战略或者历史或者人性的最高处,宗教情感都是我们早年在母婴
关系中情感的投射。我们把小时候对一个完美妈妈或者完美爸爸的理想化的一
些东西,投射给了我们后来相信的某一个宗教的领袖。宗教情感本身就是一个
具有婴儿般色彩的东西,因为它涉及完全的信任,涉及人不能够自己思考,人
被预设一些价值观,还有全能、无所不能的这种感觉。
这样做当然是有好处的,它可以避免我们在探索真相这个过程中产生焦
虑,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坏处,即它剥夺了我们的思考。大家知道,国际反邪
教协会对邪教的定义,就是让你信仰一个在世的教主,强调的是在世间,还活
着的,他宣称人类会毁灭,你信了他就不会毁灭。如果我们把宗教情感融到了
像恋人或者夫妻这样的世俗关系中,也会提前为破坏关系做好准备,为什么
呢?因为你在有一个灵魂伴侣这样理想化的要求的时候,你就会对眼前这个人
百般挑剔,很多的亲密关系就是这样被破坏的。
我认识一个老太太,我估计她很年轻的时候就学了一个词,叫作“绑
架”,或者叫作“敲诈”,她反复地使用这个词,所以她很习惯地把她和别人
的关系变成被敲诈与敲诈的关系,她把自己锁在被预设的关系的牢笼里面。
我们要学会使用那些美好的词,比如友爱、信任等,这是一个基本的信
念。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一个成年人应该能够搞定自己所有的事
情,这样就把像婴儿般对他人的依赖消除了。如果没有搞定,几乎只有一个原
因,你压抑了搞定这些事情所需要的能力,这是精神分析或者说现在课题关系
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咨询目标。
不是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可能有个误解,一个症状被咨询师改善了之后,就
叫治好了。我们现在已经不这样认为了,我们有更高的目标,我们不一定把你
的症状搞定了,意思就是搞定你的症状已经是第二重要了。第一重要就是解放
你的各种能力。你还保留一些症状,比如你可能周期性抑郁,或者你的强迫症
一直都在被治疗,一直都没治好,而且哪个“师父”一治,强迫症有可能还变
重了,这个肯定是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对强迫症战略性的做法是你该强迫就
强迫,但是你该赚钱就赚钱,你的自我功能和你的症状分离。消除强迫症症
状,你那强迫症真的不是治好的,是被忘记了。
很多父母很不愿意对孩子表达亲密,这是我们文化的一个特点。在一次亲
戚的聚会上,爷爷、爸爸、儿子三个人在那儿一起吃饭,儿子过一会儿去抱着
他爸爸说“爸爸,我爱你!”然后在额头上亲一口。我就逗那个30多岁的爸
爸,我说,“你跟你爸爸说一句啥?”他有一个立即生物学上的反应,
说:“我如果跟我爸爸说我爱你,然后亲他一口,估计吃的东西都吐了。那肯
定不行。”
我们表达亲密的一种方式,我称之为“攻击性亲密”。因为我想跟你亲密
的需要,让我感到自己的弱小和羞耻,所以我要通过指责你、打你、骂你这种
方式来表达亲密。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做法,打骂是高浓度的关系,表达了我
跟你关系很近。
事实上,判断一个人关系的品质有个绝招,我们就看它的“绝对值数”。
比如孩子对父母有很多负性的情绪,我们不看它的性质,而是看情绪的绝对
值。他对他父亲的很多负性情绪绝对值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数字。意思
就是相反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比如,有的婆媳之间的斗争一部分是权力斗争,跟对错没关系,甚至就是
乱㨃,因为她们在共同争一个男人,这些都是深层精神分析的理解,只能够在
潜意识里去寻找。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使用攻击性亲密,有些攻击性亲密也可以给人带来愉
快。比如,铁哥们儿好久没见了,然后一起喝酒,朋友之间是非常享受互相攻
击的,就是隔一段时间要互相在一起肆无忌惮地攻击一下。
进入亲密关系之前有两种不同的状态。第一种是“我活得很好,有你我会
更好,锦上添花”。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人格是完整的,他的自我功能也是
完整的,就是有没有别人都无所谓。他可以进入任何一种婚姻形式,在任何一
种婚姻形式里他都会活得幸福。第二种就不一样了。“我活得不好,由你来补
充我的自我功能,我才能够活得很好”。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活着是
为了像钟点工一样补充另外一个人的自我功能。你不会洗碗,我就给你洗碗;
你不会开煤气,我就给你开煤气;你不会修电器,我就给你修电器,如果是这
样的话,那就不是亲密关系,而是非常功利的关系。这种是通过购买服务就能
满足的,太不灵活了。
我爱一个人,开始对她充满希望,后来我对她失望。潜意识里面它的因果
关系跟意识层面的因果关系是反的。不是因为她不完美,或者是对我不好,我
失望,而是因为我对失望成瘾。我处在满意状态的时候,背叛了我的爸爸妈
妈,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就是好事时间长了就会想,不知道什么会发
生。有很多妈妈在自己的孩子一两年没生病之后都会产生大祸降临的感觉,果
然那个孩子“如她所愿”生了一次病,她内心的张力就下降了。
如期而至的失望,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这是这个人一辈子最没有失望过
的地方,想起来有点悲从中来。比如某个男性会觉得他老婆对他越来越失望,
这个男的到死也没有明白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她如此失望。最后快死了,
有人对他说,这是她的习惯,跟你没关系,他就可以死而瞑目了。
有一个防御机制,叫“穷思竭虑”,意思就是你想多了,因为你不想解决
问题,你在逻辑层面玩多了,表示你根本不想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某种程度
上的精神的自闭或者自恋。
《中国新闻周刊》的主笔记者杨世阳有一篇文章叫作《婚姻是一件小事
情》,写得非常有道理。当你认为婚姻是一件小事情的时候,你反而会珍惜
它,但你过度地把婚姻当回事儿的时候,你就会不断地挑它的毛病,因为大事
情就是要趋于完美,小事情就可以算了,这是跟婚姻中的那些小事情配对的。
当我们认为婚姻是件大事情的时候,谁洗碗、上厕所之后马桶应该是盖着还是
翻起来,这些全都成了大事情,成了你破坏婚姻的原因。但是如果你觉得婚姻
就是一件小事情,生活琐事就不算什么了。
凡是告诉我们婚姻是件大事情的,都是在威胁我们,我们潜意识肯定会反
抗。当我们不知不觉赋予亲密关系以血缘关系的意义的时候,那我们就真的可
以乱来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在婚姻关系中会肆无忌惮。为什么我们一般来说
不会在友谊关系中乱来?因为我们没有赋予友谊血缘化的意义,友谊就看你来
我往,你对我好一点,我对你好两点。但是婚姻关系不是这样的,婚姻关系可
以激活某一个人压榨对方的欲望。如果当年他被爸爸妈妈压榨,他或许会用压
榨他爸爸妈妈的方式来报仇。
亲密关系的终止有时候可能是某一方对另一方毁灭性愿望的成全。比如我
是一个女的,对方是一个男的,他在婚姻中也意欲赋予婚姻以血缘关系,他就
是一通乱来,觉得他干什么都可以。我抛弃他,实际上是我成全他,最终达到
没有亲密关系需要、孤独终老的这种愿望。有一部反映武汉生活的电影叫《万
箭穿心》,这个电影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女人是怎么样通过破坏亲密
关系把自己逼上绝路,来缓解她作为一个人的内疚感的。
最近,社会上经常会讨论到一种关系叫PUA,我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如下
解释:
首先,那些人之所以接受了PUA训练,能够去干成功一些事情,与其说他
们学到了技巧,不如说他们被鼓励了。这个跟我们咨询师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就是来访者问我们好多事情该怎么办。“我有很多关于性的罪恶感,是怎么回
事?”如果我们跟他谈与性有关系的罪恶感,我们谈的态度是非常轻松的,暗
含对性的开放性态度的话,那他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不需要具体教他怎么
做,他从我们这里获得了跟爸爸妈妈谈性不一样的体验。
其次,被PUA骗的那些女性的潜意识里面非常非常希望自己被骗,双方是
潜意识的合谋。有一些智商低得多的男的骗了智商高得多的女性,就是因为被
骗实际上相当于“我”找了一个理由让自己堕落,因为“我”没有办法主动去
堕落,或者是成长。在她们的心里,堕落跟成长几乎是画等号的。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