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死体验

贡献者:星晨炼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0-06-12 20:20:21 收藏数:7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一、畏死体验
所谓畏死体验,即生活中不经意间对于死亡的偶然发现
或一次意外的死亡事件或灾难
使我们洞悉到生命的无常,死亡的无所不在,
进而产生的,在瞬间对人生的幻灭感和焦虑体验。
畏死体验不等于死亡经历
死亡经历是实际的经历死亡,有了这种经历,一个人也就彻底完结了。
你也就不再有任何问题,不再会去弄清生死这样的问题。
而畏死体验只不过是对死亡的一次情绪性认知,
是一次目睹死亡面目的恐惧体验。
畏死体验本质上是一次生存经历,而非死亡经历。
正因为如此,有过畏死体验的人,才会有对死的窥探,生出对生的迷惑,
生死便成为对他骚动不安的大问号,出现在他的大脑。
二、畏死体验的形式
1、伤逝体验
当我们处于日常状态下,忙于各种俗物,时光是在不经意间流逝的。
突然有一天,可能由于某种物象或者符号的激发,
我们才惊觉时间过得好快,
于是便产生出时光流逝的惆怅、哀怨和感叹的情绪。
我们应该记得,孔子曾在大河边,面对滚滚而去的河水感叹: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东晋的谢安:
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
寄,这里是暂时驻留的意思。
人生如寄是说,人如一旅店的房客,
匆匆而来,倏忽而去,
把人感受为匆匆过客。
这是一种深刻的伤逝体验。
2、衰老体验
应该说中国人对衰老的体验远超过对死亡的体验。
由于衰老之中,有生存不断流逝、无可奈何的人生怅恨。
衰老体验总令人痛彻心脾。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一种绵绵愁绪,令人难以释怀。
这层体验,可能来自不经意间的发现。
3、情境体验
当人处于某种特定情境中时,死亡不期而至进入思绪。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对人世升沉,一往不归的无常哀怨,可谓空前绝后。
尤以黛玉葬花一章为最。
黛玉一边葬花,一边哀怨,
林黛玉对红颜易老,人生难再的哀伤,
被贾宝玉闻之,引发了贾宝玉人生脆弱、终归虚无的死亡体验。
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作者这样写到:
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赞叹,次后听到: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等句,不觉痛倒山坡之上。
怀里兜着的鲜花洒了一地,
试想黛玉花容月貌,将来亦到无可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4、极限处境体验
是人被置于某种绝境,但又未触及死亡的短暂时间内产生的深刻体验。
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1849年12月22日,
他因为被判为政治犯,在等候被处决,
20分钟之后,被得到赦免,代之以另一级刑罚。
然而,就在两次被宣判死刑的 20分钟之内,
他意识到,死亡确信无疑的即将到来之时,
持续不断产生在他脑中的念头是:
如果不死该多好啊!
如果能把生命追回来,那将是无尽的永恒!
作家在最后的两分钟,想到的不是死,而是生。
渴望不死,渴望以另外一种方式生。
这很可能就是人之常情。
三、畏死体验对人生的影响
畏死体验是对死亡的一种直接体验
不是对人世间任何特定事物的恐惧体验
是对空无一物的纯粹虚无的恐惧体验
正是这一可怕的体验,它惊扰了、沉睡般的日常状态,
把整个生死变成了一个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
于是这一偶然但深刻的体验,完全改变了我们自己。
使我们的人生来了个急转弯。
畏死体验产生的改变
1、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因为通过畏死体验,洞悉到人生的可怕结局,
因而会产生一种反向思维,以完全不同的一种方式去思考、对待自我人生。
2、其次,畏死体验还会令我们珍惜生命,活在当下。
畏死体验使得人们相信,我们无法改变必死的命运,
但却可以好好的活在当下。
死亡带来的是虚无,唯有当下才是最真实的。
由此我们会珍惜当下拥有的东西,包括生命、亲情、爱情、友情等。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