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丨对世界的应该思维:为什么我总看不清现实?

贡献者:newzjs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19-05-22 23:14:26 收藏数:15 评分:1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我先来讲个故事。《荷马史诗》里讲到,英雄奥德修斯回家途中曾遇到一个妖怪,这个妖怪有一张床,
每个过路的人,它都会抓到这张床上躺一躺。
如果这个过路人的身体比床短,它就把过路人拉到跟床一样长;如果比床长,它就把长的部分锯下来。
以前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这个妖怪想杀人,现在我想,也许它只是想找个人结婚。只不过,
它头脑中所设想的理想伴侣应该跟床一样长。
我们当然不会像那个妖怪一样蠢,可是你知道吗?我们的头脑里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想法。比如:
• 小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有更懂我们、更爱我们的父母;
• 读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应该去更好的学校,有更好的成绩;
• 工作了,我们应该进更好的公司,赚更多的钱;
• 为人父母了,我们就觉得子女应该更听我们的话
……
如果现实不按我们头脑中的这些假设来运行,我们也恨不得弄一张这样的床,
把不符合我们想法的现实改造一番。
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讲的第二种防御型思维——应该思维。
应该思维的本质,就是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而是试图让真实的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
并在世界不符合我们头脑中的规则时,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
我们可以把应该思维分为两种:
一种, 是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
另一种, 是对我们自己的应该思维。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讲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
消极情绪背后的应该思维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几乎所有的消极情绪背后,都有应该思维的影子。
我前段时间见了一个妈妈,她总是嫌儿子拖拉不懂事,过来问我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儿子听话。
事实上,她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早上会赖床,晚上做作业有些拖拉之类的。
我问她:“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儿子呢?”
她说:“我觉得我的儿子就应该是那种聪明、听话、懂事、乖巧的。所以当我发现他现实中不是这样的,
我就很生气,就像要把他矫正过来。可是我越这样,儿子越不听话,两人的关系越闹越僵,这让我很苦恼。”
这个妈妈的苦恼背后,就有孩子应该怎么样的应该思维。她越是放不下这种“应该”,就越处理不好现实。
我的另一个来访者,最近因为职场焦虑来咨询我。
他刚换了工作。新人嘛,公司的人对他都挺友善的。只有一个同事,对他爱理不理。
他有问题去请教那个同事,那个同事经常流露出一种“这你都不懂”的傲慢。可偏偏那个同事的工作做得不错,
其他人都挺喜欢那个同事的。
我的来访者就对那个同事非常生气,下定决心要在业务上超过他。每次那个同事有什么表现,他都很在意。
如果那个同事做得比他好,他就会非常焦虑和沮丧,甚至到了见到那个同事就紧张的地步。
这个故事里的来访者背后,也有很多的应该思维。
第一个“应该”, 是他觉得所有的同事都应该对他好,或者抽象点说,他觉得所有的人都应该喜欢他。
所以当那个同事表现出傲慢时,他就非常生气。
第二个“应该”, 是他觉得既然同事不尊重我,我就应该超过他。只有超过他,我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就像很多励志故事的范本一样,好人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超过了坏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当现实不符合这个故事范本时,他就非常焦虑。而且这两个“应该”是相互加强的。“他应该喜欢我,
结果没有,所以我很受伤。因为我受了伤,所以我就要超过他。”
他把所有的自我价值都放到了和这个同事的比较上,一旦发现自己有不如这个同事的地方,
他就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并因此焦虑沮丧。
后来,当我跟他讨论这些时,他也意识到了情绪背后的这种思维。可是他说:“老师,你说的应该思维我理解了,
可是我就不能想超过他吗?”
愿望和应该思维的区别
他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也想在这里解释一下。
无论是想要儿子变乖,还是工作中想要超过同事,这些愿望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合理。毕竟就像周星驰说的,
“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可是,应该思维和愿望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容忍现实跟我们的愿望不一致。
我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懂事,这是我们的愿望,可孩子就有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常有的拖拉,这就是事实。
我们都希望自己被人喜欢和尊重,这是我们的愿望。可是你也知道,有时候就是会有人不喜欢你,这就是事实。
即使它让你不舒服,你也只能接受了。
事实是不会跟你讨价还价的,你也战胜不了事实。就算你想要改变事实,那也只能在承认事实的基础上想办法。
可是,有应该思维的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好像是在跟事实赌气,觉得事实就不应该这样。
比如,那个妈妈对不听话的孩子这么生气的时候,她好像是在说:我必须要让孩子符合我的愿望。
当我问她:“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会拖拉怎么办呢?”
她低着头倔强地说:“肯定有办法让他改。”
这时候,她的愿望已经超越了现实。那个希望能够超过自己同事的来访者也是如此。
如果超过同事只是他的愿望,那这个愿望落空的时候,他就可以有其他选择了。也许他就会想:
算了,反正平时接触也不多,眼不见为净。或者大不了干脆再换一个工作。
可是当他陷入一种应该思维的时候,他其实也在说:我必须要超过这个同事。这时候,
他就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了。
“必须”和应该思维经常是相伴相生的。而“必须”意味着只能是这个结果。当结果不符合这个预期时,
他就会陷入到严重的焦虑当中。
愿望和应该思维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是愿望的主人,我们支配着我们的愿望。
可是当我们陷入应该思维的时候,应该思维好像变成了支配我们的主人,我们只能服从于应该思维背后的规则,
这样我们就失去了我们的自主性。
我的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经常说:“没什么大不了,反正又不会死。”
有一天,一个人问他:“那万一真死了怎么办?”
他说:“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人都会死。”
其实他想说的就是,不要轻易陷入这种应该思维当中。
所以后来,我就跟我的来访者讲了愿望和应该的区别。
我问他:“让同事喜欢你,或者超过你的同事,究竟是你的愿望,还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情?”
他想了想说:“这应该还是愿望吧。”
我说好,那你就去想,为什么它们不是必须的,把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理由都列出来。
他回去想了很多理由,比如他的价值不需要用这个同事来肯定,就算没超过同事,他也有自己的进步等等。
当他想这不是必须的时候,他就从应该思维中解脱出来了,他的焦虑也逐渐缓解了。
听到这里,也许你还是会有一些疑惑。你会问: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电影里,很多人下决心的时候,
都会说:“我一定要做到!”而事后确实也有很多人做到了,我们也会把他们当做励志的榜样。
如果说愿望是一个可以完成,也可以不完成的东西,而不是必须要做到的东西,
那我们会不会太容忍自己偷懒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
首先, 当一个人说“我一定要做到!”的时候,他其实并不是说一定能做到这件事,
而是说他有投入和奉献的决心。这个决心不是关于外在世界的,而是关于他自己的。
他自己愿意投入和奉献多少,这当然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但是他决定不了这件事是否能做成。
就算他有很大的愿望去做成这件事,也不能奢望现实来迁就他的愿望,否则就变成了应该思维。
第二, 如果一个人把决心看做是一种愿望,而不是必须要完成的事,会让他变得更灵活。
有时候,越是认识到有些路走不通,你越会去找别的路。越是接受现实,你越能利用现实,
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在焦虑、抑郁和愤怒中,跟现实怄气。
最后我想说, 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得接受,这个世界不是围绕着你来设计的,宇宙根本不理会你的喜怒哀乐,
世界有时候就是有很多不公平,人生就是有很多苦难和不如意。
如果你一直放不下头脑中关于世界的设想,就像一个孩子不能放下对童话世界的执念,
你的脑子里就一直会有很多“这个世界应该如此”的图景,而当现实不符合这个图景时,
你的心里就会生出忧郁、愤恨和沮丧这些负面情绪。
而这些负面情绪最初来源于你对这个世界过于乐观的想象,现在又变成了你对世界悲观的理由。
你盯着现实与“应该”的裂痕,沉浸在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当中,就没有办法多看一眼这个世界中美好的东西。
这就是应该思维对自我发展的妨碍。
陈海贤
今天,我们讲了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讲了怎么区分“应该”和“愿望”。听完这节内容,
你是不是也发现自己经常陷入应该思维当中,欢迎你在留言区与我互动。
下节课我会继续讲,对自我的应该思维。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