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丨关系中的角色:关系如何塑造自我?

贡献者:newzjs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19-05-27 00:33:27 收藏数:18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这一章,我们换了一个看待自我的视角。我们不再从个体的角度上看,而是从关系的角度上看自我和自我发展。
也许,你会有点疑惑,在关系的视角下,要怎么看自我呢?
这一讲,我想说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角色。
角色影响我们的行为
角色这个词,最初来自戏剧,说的是演员扮演某种具有典型性格的剧中人物。
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角色,不只是正派反派这样的角色,也不是警察囚徒或者经理主管这样的社会角色,
而是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性契约。这种契约是很隐秘的,如果不留心,经常会看不到。
在一段关系里,你随时随地都在面临着一些行为的期待,因此你随时随地都在扮演着某个角色。
这个角色决定了你会怎么想、怎么感受、怎么说话、怎么行动。
人生如戏,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扮演一个角色的时间太长,入戏太深,就把这个角色当做了唯一的自我。
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一个刚毕业的学弟请教我,他要不要加入一家心理类的公司。这家公司在国内发展得不错,
但是他们是做身心灵运动的,无论是宣传策划,还是课程内容,都有些神神叨叨。
我想了想就跟他说:“如果从挣钱的角度,也许可以去,但如果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不要了。
他们挣钱的方式是通过兜售别处世界的幻想,来让我们逃离生活中真实的困难。”
真是很巧,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个记者问我,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类似身心灵的培训班,
用很夸张的宣传来敛财,也有很多人受骗上当,你怎么看呢?
我想了想说:“我不知道。”
同样都是关于身心灵的,为什么我的说法会那么不一样呢?
这是因为在这两段关系中,我的角色和位置是不同的。
在第一段关系中,是学弟在问我职业规划,他期待我作为心理咨询的资深从业人员,给他一些个人发展的建议。
我接受了这样的期待,自然就会强调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对于他,我很难说出“我不知道”,
这不符合他对我的期待。
当那个记者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其实对我也是有一个角色期待的,
她期待我扮演一个正统的、科学心理学代言人的角色。
如果我接受了这个角色,那我要说的自然也是关于身心灵运动如何不靠谱。
可是我想了想,我要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吗?好像并不是那么想。
很神奇的是,当我知道自己不想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原来那些几乎冲口而出的话,忽然就没有了说的欲望。
我会想:我真的了解身心灵运动吗?也许并没有那么了解。
所以你看,角色就是这样,它以一种不知不觉的方式规定了你的言行思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别人跟你说一件事时,他对你是有角色期待的。
这种角色期待提供了你行为的线索,让你不自觉地想去顺应这种期待。
而这,常常就是影响我们的行为关键因素。
语言要求和角色期待的矛盾
我有一个来访者,她来见我,是觉得自己太没主见了,希望能够更多发表自己的看法。
怎么没主见呢?
她到公司已经一年了,公司开讨论会的时候,她经常不知道要说什么,
有时候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要说了,结果领导就散会了。
本来这事也就这样过去了。可是前段时间,她在公司里遇到一个大姐,
大姐非常热心,跟她说了一大通职场规则人生道理以后,跟她说:“你啊,我觉得你什么都好,
人也很聪明,就是太不愿表现自己了。人前还是要学会说话的。”
她听了自然就说:“是是是,感谢大姐点拨。”
过了几天这个大姐又来了,又是一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走之前又说:“你啊什么都好,就是太不愿意表现自己了。”
她又说:“对对。”
慢慢的,她也觉得不太会表现自己是一个问题,就来咨询我。
我说:“我觉得你挺成功的啊。”
她奇怪地看我,问我哪里成功了。
我说:“你成功地扮演了一个需要指导的职场新人的角色。如果你改好了,那大姐上哪里指点江山去呢?”
她想了想说:“对对,那个大姐虽然这么说,可还是很喜欢我,每次都来跟我说话。
我旁边有一个同事,人很能干,很会表现自己,大姐就非常不喜欢她,从来不跟她说话。”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语言上,大姐是希望她能够变得更成熟,更加善于表现自己。
但是在关系中,在角色的期待上,大姐却把她固定在了一个“不会表现,需要指导”的职场新人的角色上。
显然,她也接受了大姐对她的这个角色期待,甚至还享受大姐对她的照顾。
她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个角色,让她很难做出改变。
这种语言要求和角色期待上的矛盾,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
我经常碰到一些很焦虑的妈妈,一边说:“老师,我的孩子太没有自主性了,我就希望他能主动做事。”
另一边呢,又帮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
她没有意识到,在角色的期待里,她已经把孩子放到了一个“没有主动性”的位置,
当然孩子也把她放到了一个“什么事都有我妈呢”这样的位置。
这样,无论她在语言上怎么要求,孩子都很难发展出自主性。
调整角色的三个方法
讲到这里的时候,也许你要问,那我怎么才能调整我的角色呢?
我想说三点。
第一, 在回应对方之前,你要先想想,他把你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
而你真的想接受这个位置和角色吗?
有时候我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会跟我说:“老师遇到你真是太好了,我总算是有救了。”
他热切期盼的眼神是很受用的。这时候我就要想,我能做他的拯救者吗?如果我承担了这个角色,
那他会不会觉得改变他是我的责任,所以自己就变得更无能了呢?
所以我就会这样回应:“我可当不了拯救者,但我很愿意跟你一道来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
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我就把解决问题的责任又给了他。
第二, 如果你和别人相处时,已经有一些不舒服了,那你就要思考,是不是我的位置或者角色有问题了。
通常这种位置角色的错位,是我们没有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试图去替别人负责。
有一个朋友,我们叫她小A。前段时间小A来找我,说她跟大学的好朋友闹翻了,问我该怎么办。
这是这么回事呢?
小A毕业已经工作好几年了,有一个好朋友,研究生刚毕业,正在找工作,
问她应该留在北京还是回家乡的城市找。
小A想了想说,当然应该留在北京了。还很热情地说,你可以先住我租的地方,
慢慢找工作,等工作找好了再来找房子。
结果那个朋友找工作并不顺利,两人就开始有摩擦。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但更深层的原因,
是那个朋友对小A有怨气。
朋友想:“当时是你建议我留在北京的,现在工作不好找,都是你的错。”
小A当然没法承担这个角色。可是她的回应却是,抱怨朋友不能干,抱怨她不好好找工作,不能吃苦。
当小A这么抱怨的时候,她已经把决定朋友命运的角色放到了自己身上。言下之意:责任还是我的,
只是你自己没做好,才会这样。
这就是一种角色错位,让两个人的矛盾,越陷越深。
第三, 如果你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要求他,而要像你期待他的样子那样对他。
当然前提是,你要真诚地相信他有你所期待的那一面。
期待的力量是很大的。
上节课,我们讲到的美国传奇教师——马尔瓦•科林斯( Marva Collins),
通过相信孩子们能行,
就把一些街头混混变成了好学生。
前段时间我跟女儿去电影院看了一个动画片,叫《大坏狐狸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狐狸从鸡舍里偷了三个鸡蛋,本意是要等小鸡孵出来以后吃了它们,结果那三个小鸡一出生,
就跑到狐狸跟前喊“妈妈”。
“妈妈”这种巨大的角色期待让狐狸根本没法吃它们。后来,狐狸就真的承担起来保护它们的角色,
变成了它们的妈妈。这就是角色期待的神奇力量。
最后,我想谈谈角色和自我发展的关系。
我们经常说,人有很多面,要发现未知的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呢?
从关系的角度,你就能理解。因为你能在关系中扮演很多角色,所以你的自我就有了很多的可能性。
什么是个性呢?其实就是我们在关系中习惯扮演的角色。角色既是限制,也是改变的方法。
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固定在某个角色中,那么这个角色规定的言行举止就会变成你的个性。久而久之,
我们就忘了自己还有的其他可能性。而我们的自我,也很难有进一步的改变和发展。
而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尝试很多不同的角色,发现自我的更多面,自我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结一下,今天的课我们讲了关系中的角色。讲到了角色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以及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
其实,所有关系的沟通,都是一个隐性的角色分配过程。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要怎么识别不同的角色呢?
下一讲,我们就来思考这个问题。
陈海贤
最后,布置一个作业:我想请你观察,在一段日常的关系中,你在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这个角色怎么规定了你的言行?如果你要换个角色,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