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2

贡献者:方方不慌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4-03-05 12:22:55 收藏数:12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对孩子的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有一种沉默的爱,是每每在孩子的身后,悄声关注,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言明。这种爱的方式在我们的身
边普遍
存在,普遍到大家认为父母的爱就该是这样,尤其是父爱,大爱不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男人和对父亲的定义。
小时候我们总是担心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爱自己,而长大后爸爸妈妈又一直不知道我们到底是不是爱他们,其实,
这种无言的爱一点都不伟大,是一种亚健康的爱,不完全的爱的方式,所以,现在我们成了孩子的父母,爱孩子就
要大声
告诉孩子,我爱你因为要常常挂在嘴边。
初生婴儿每天只是在嗷嗷待哺和甜美入睡的模式中切换,但是这个啥都不会做的小肉团 并不仅是会吃奶和睡觉,
他们也需要
来自母亲的爱抚。在心理学家著名的实验恒河猴实验中,哈洛分别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假母猴,一种是冰冷的有乳汁
的,
另一种是温暖没有乳汁的。给定了一些出生不久的小猴子,让他们去选择接近两种假母猴中的一种,结果发现,小
猴子
更喜欢温暖却没有乳汁的母猴子。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并非有奶就是娘,小猴子更喜欢温暖和爱抚,那么小宝宝也
是一样,
吃饱穿暖并不就是孩子需要的爱,宝宝更需要来自母亲的全方位的爱,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对情感上爱的需求也越
来越大。
有了宝宝的父母总觉得像多了一个拖油瓶,认为孩子总是喜欢贴在自己的身上,孩子确实对父母的爱有特别多的需
求,
并且父母的爱也是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利的,发展心理学的依恋理论认为,小时候得到更多爱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

当孩子成长到可以独立活动的年纪,安全感高的孩子更能够离开父母的庇护去探索世界,因为他们知道父母总是在
不远处
关注着自己,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却会畏畏缩缩,不敢远离自己的父母。
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所有的爱。对孩子的爱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物质方面,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

大声告诉孩子我们对他们的爱,这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语言是人与人沟通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没有什么比告诉对方
更能
让双方明了的了,并且,语言对我们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要更深远。
所以,爱孩子也是一定要说的。
每天对孩子说我爱你,会让我们更爱自己的孩子,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认知失调。
对认知失调最普遍的解释是,因为同时存在两种矛盾的想法,而产生了一种不舒适的紧张感,而人们为了缓解这种
不舒适感,会主动调节其中一种想法。
说这是认知失调,并不是说,父母并不爱孩子,说了我爱你之后会产生不适感,而是,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
我爱你是个不容易被说出口的句子,特别是当对象是自己的家庭成员时。
因此,你要每天对孩子真情实意的说我爱你,确实会带来不少不适感,但是,日久天长,我们会在大脑中慢慢调节
自己的认知,直到有一天我们对说出我爱你的认知和我们说我爱你的行为能够和谐相处,另外,每天说爱,也
是对自己要更爱孩子的一种心里强化。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