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稀缺 但不触及心态

贡献者:里程数未满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2-11-05 15:47:57 收藏数:35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当我们向一位经济学家同事谈到我们正在研究稀缺这个问题时,他说:“有一门学科就是关于稀缺的,你可能也曾
听过,它就是经济学。”
他当然没有错。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方式去实现无限愿望的学科,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应该如何对实物
稀缺进行管理的学科。如果你花钱买了一件新外套,
就没有那么多钱外出用餐;如果政府在前列腺癌的实验性手术研究中投过过多的资金,就没有那么多资金用于公路
安全领域。许多人都会忽略
“权衡”存在(我们的理论有助于对这种忽略进行解释)。还有一些经济学观点认为,价格是对实物稀缺的反映,
有时这种反映会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现出来。
19世纪时,欧洲的古生物学家在中国就为此付出了代价--为了寻找稀有的恐龙骨骼化石,古生物学家们为可以
提供化石碎片的村民发放金钱奖励。结果,化石碎片的供给量大幅上升:
村民们一找到化石,就会将其敲成碎片,以增加可以销售的碎片数量。而这种结果并不是古生物学们的初中。
我们对稀缺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在经济学领域,稀缺无处不在。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金钱数量都是有限的,就
算是最富有的人也买不起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我们认为,
虽然稀缺是无处不在的,但对稀缺的感觉却并非如此。
稀缺的感觉来自哪里?实质性的限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限的存款、欠下的债务、等待我们去完成的工作等。
而同时,我们对事物重要性的主观理解
也发挥了作用--我们需要完成多少工作?购买某件东西的意愿究竟有多急切?诸如此类的愿望,是由我们所处的
文化环境、成长环境甚至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我们可能会非常渴望得到某样东西,
也许是出于生理原因,也许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邻居的炫耀;我们对寒冷的感知,不仅取决于绝对温度,而且也与我
们自身的新陈代谢有关。同样,对稀缺的感觉、取决于可用的资源和我们自身的
体验。包括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神经学家、精神学家和营销专家在内的各类学者,都曾尝试对这类体
验进行解析。我们避开了对这一领域的讨论,
将偏号置于一旁,转而去关注稀缺的内在逻辑及其带来的后果。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太少时,大脑会发生什么样
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如何塑造我们的选择和行为?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