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贡献者:淡淡的水色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2-05-12 09:50:23 收藏数:12 评分:1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审美活动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审美可以融化生活的一切内容,所以文学的审
美最为辽阔丰富。文学的审美对象中有美,也有丑、有悲、有喜、有崇高、有卑下。就是说在文学的审美活动中,
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情感或拥抱或排斥或喜爱或憎恨一切,生活里的一切都可以当作审美观照的对象,文学审美活动
所具有的包容性,是别的艺术不可能达到的。
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文学审美活动的一个特点,是人的感性和理性都充分活跃起来。因为人面对的
文学是一个言——象——意的结构,在审美活动中就不会停留在对作品表面的语言阅读和形象的感受上面,而必然
深入到“意”这个层面。换句话说,文学的审美必然要深入到文学的最深层的内容中。例如在文学审美活动中必然
要追问这句话这个形象有何意味,这个悲剧是怎么酿成的,那个卑下的人物与社会关系,等等。正是这种审美追问
和随后的审美判断使思想的深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
审美意识形态首先有一个历史生成的问题,然后才是对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概括。简要地说,在人类历史刚刚开篇
的时候,当时的人类意识是混沌一片的,只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劳动分工的形成,人类的审美意识才从混
沌一片的意识中剥离出来,开始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从远古的许多岩画中考察这一剥离的过程。人
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才使人在劳动中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奴隶社会
的阶级对立,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发展起来了,政治的、哲学的、道德的、伦理的、法律的等意识也发展起来,并
也审美意识发生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种族的、阶级的、地域的、政治的价值取向,不能不参透进审美意
识之中,于是审美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被拆解,或者说审美意识具有价值倾向的意识,这就形成了审美意识形态。
马克思在1958年的重要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就是根据历史事实,提出了基于社会经济基础上
的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哲学的意识形态。其中艺术的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审美意识形态的雏形。
审美的意识形态概念最早见于俄国革命的文艺理论家沃罗夫斯基1910年《马克西姆 高尔基》一文中,
1984年中国文学理论家钱中文在《文学理论:观念与方法》一文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基于对“文学服从
政治”口号的不满,要寻找文学的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平衡点,提出了文学的“审美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后来他在
《文学发展史》等著作中有详细的阐释。应该说,在马克思主义引导下,后来的理论家对于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概
括,都是基于上面所事实。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身不是简单的,既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审美,它是复杂的、丰富的。从性
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人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众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有是有
功利性。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