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2岁麻烦的3岁(第一章)

贡献者:一诺千金2019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2-03-16 17:25:24 收藏数:48 评分:-0.5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一、2岁是孩子心理独立的第一个关键期
1岁半到3岁多的时期,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一些“造反”的行为,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孩子心理独
立和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父母充分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才能从容应对孩子的各种“造反”行为
,抓住培养孩子能力的契机。
1.2岁是惹人厌的阶段
经过了忙乱却又美妙的1岁,转眼之间,你的孩子2岁了。2岁是一个孩子努力向你展示他自己的阶段,这一阶段
的孩子
学会了许多新本领——他会自己拿着奶瓶吃奶,捧着杯子喝水,把玩具拆拆装装,喜欢向高处爬,喜欢跑步和走路
。更奇妙
的是,孩子似乎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主意,从尝试新的食物到玩新的游戏,每件事都可能成为孩子的“探险”。
父母会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欣慰,然而,更多的时候,2岁孩子的行为会让父母感到头疼。他会对你的很多要求说不
,不仅会挣脱
你的手去做你不让他做的事,还会用他那极其有限的词汇和你顶嘴。不时出现的任性、哭闹,让很多父母焦头烂额
。2岁半的冬冬是一个活泼好动的“捣蛋鬼”,常常让妈妈感到无奈。有一天,妈妈下班刚一进门,就看到冬冬坐在
地上大哭,
衣服也湿漉漉的。一问原因,原来是姥姥在卫生间洗衣服,冬冬非要帮着一起洗,结果弄了一身水。姥姥不让冬冬
继续洗,他就开始发
脾气,哇哇大哭起来。
周末,妈妈带着冬冬去商场购物,冬冬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无论妈妈怎么催促,冬冬就
是不肯走、
妈妈说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汽车了,不能再买了。冬冬吃后,直接就躺在地上打滚儿,引得周围很多人围观,妈妈
在一旁也很尴尬。
英语中有一个短语来形容这个阶段,即“the terrible twos”——可怕的2岁。之所以用“可
怕”来形容,其实是由于父母没有心理准备。
这一时期的孩子,最爱说“不”“我自己来”这样的话;经常任性,难以调教,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躺在地上大吵大
闹——从儿童心理发展
的角度来说,这些“造反”行为其实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与婴儿时期相比,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明确地意识到
“我”的存在,也意识到
“我”和他人不同。
所以,如果你的2岁小家伙偶尔发脾气,并非说明他特别淘气,也不是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问题,而是孩子成长过
程中的正常现象。
2.难缠的第一个反抗期:用语言和行为对你说“不”
彦彦最近多了一个口头禅,就一个字:“不”!奶奶对他说:“彦彦,别玩了,快来吃饭了。”他说:“不!”妈
妈对他说:“彦彦,把
玩具收好。”他说:“不!”看到这个执拗的小家伙,家人真是左右为难:讲道理吧,他一个接一个地说“不”;
吼他吧,嗓门儿刚一
提高,他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为什么原来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老是说“不”?这是因为2岁孩子已经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反叛期”,“独立”是
这一时期的主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岁之前的孩子处于感觉运动阶段。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存技能,包括
吃喝拉撒、爬坐立走、语言
表达等。此外,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欲求基本都能和父母的意愿合拍,所以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叛逆。而当孩子2岁后
,他们对父母的依赖
逐渐减弱,甚至还会产生想要摆脱控制的欲望,因而难缠、反叛也就在所难免了。
通常而言,2岁孩子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喜欢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
动具有相对具体性,思维
不具有可逆性等。除此之外,在这个阶段,孩子还常会和父母唱反调,比如,天冷了不肯添衣服,不让他靠近危险
物品他却偏要靠近等。
有些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变化,对待孩子的态度未做出相应的转变,故而就会出现孩子与父母“
顶牛儿”的局面。
在一些西方国家,父母们很乐意听到孩子对自己说“不”,而对那些唯唯诺诺、百依百顺的孩子,他们则比较担忧
,担心孩子长大后会成为
“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为什么这些父母们会这样认为呢?因为他们懂得孩子不是在毫无道理地
抵抗,而是在坚持自己的
主张。越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自物意识强的孩子,逆反 心理就越强。这表明孩子有了主见,有了自己的思想
,是件好事。
如果孩子的主张得以实现,对于其确立“自我”非常重要。相反,如果父母过分干涉,束缚孩子的行为,强迫孩子
按照成人的意志去做事情,
则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大受打击,甚至自我否定,长大后可能会变得性格软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听到2岁孩子说“不”的时候,父母先别急着管教,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让孩子自由地发展潜质。
父母可以采用以下应对技巧。
(1)在了解的基础上,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要知道,当孩子说“不”或者和你“顶牛儿”的时候,他只是在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他的想法。因此,父母应
该试着了解孩子的真实
想法并尽量给予尊重,让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有想法的人。尤其是当孩子疲劳、饥饿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父
母更应该理解、体谅孩子,
给予他更多的宽容。
(2)将计就计,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2岁的孩子乐于把“不”挂在嘴边,那么父母不妨将计就计,顺了他的心思,反着来要求他。比如,下雨天父
母想让孩子穿上雨鞋。可以反
过来跟他说:“今天下雨路上很脏,会把漂亮的雨鞋弄脏的,我们不要穿了。”这样一来,孩子可能就会主动要求
穿上雨鞋。父母的“反其道而行之”,
同样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尝试自然后果处罚法,让孩子知难而退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为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通常会通过一些行为模式进行试验,即试探——获得反应——自我
调整。只有当他们亲身
经历过以后,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深刻的认识。因此,父母可以运用孩子的行为后果,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受到
“惩罚”。比如,
孩子不顾父母劝告,非要去摸热水瓶,这时父母不妨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把瓶塞打开,让他的手感受上升的
热气。当他感到烫时,
就可能再也不会去摸了。
(4)合理地对孩子提出要求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之所以出现反抗行为,有时是因为父母提的要求并不完全合理。比如,希望孩子乖乖遵守所有
规矩,却突然改变日常
生活规律并要求孩子适应;再比如,问孩子一些预料中会说“不”的问题。对2岁的孩子来说,应该给他一些时间
去适应生活中的变化。比如,
有些父母想让孩子把玩具给小伙伴玩,让孩子学会分享。但对孩子来说,跟小伙伴交换玩具会比无偿地把自己的玩
具给小伙伴更容易。还有在
孩子生病的时候,让他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比强制他什么都不要乱吃更易于被孩子接受,也有助于缓
解其身体的不适。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孩子常常发怒,经常情绪低落,那就可能不属于正常现象了。父母应及时向医生和儿童心理
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3。他开始知道“我”这个字的含义,开始表现自己
从1岁半到3岁多的时期,大多数孩子会产生自我意识的萌芽。他们的身上可能会悄然发生这些改变。
最爱说“不”“我自己来”;
对家中摆放的各种物品产生兴趣,喜欢把物品拿起并扔掉,大人越是把东西一样样收拾好放回原处,他越是扔得起
劲;
变得爱发脾气了,动不动就摇头、甩手、大声叫。
开始喜欢自己用手抓饭吃。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孩子在1岁半左右时“自我意识”会自然地萌芽,而2岁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高
峰期。与婴儿时期相比,
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明确地意识到“我”的存在,也意识到“我”和他人不同,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同时
也逐步学会了自我评价,
懂得了“乖”“不乖”、“好”和“不好”的含义。
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是否健康,与他早期的自我意识发展是否完善密切相关。成功的人往往善于认识自己、规划未来
,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
能力。所以,父母抓住2岁这个关键时期,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说得远一些,这往往能够决定
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
面对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种种表现,父母应该怎样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自我意识呢?
在这个阶段,父母要让孩子谁吧世界上只有一个“我”。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了解“我”是独特的;有什么
颜色的头发、什么样的
嘴巴、什么样的眼睛等。要用鼓励的话告诉孩子,“我”很能干,“我”可以自己喝水、吃饭、穿衣、画画,还能
走路、奔跑、跳跃。
而且,“我” 有很多优点,也有一些缺点。
在这个阶段,有些事孩子会要求“自己来”。但他往往会由于动作不够协调等,走路时容易跌倒,用杯子喝水会泼
翻,用勺子吃饭会洒在身上,
等等,从而造成一些麻烦。对此,父母不要气恼,而要允许孩子失败。不要认为孩子还不能做这些事情,而是让他
尝试自己做事情,这对他
以后尽快自立有积极的作用。一般来说,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自我意识、独立意识都比较强,长大以后对待别
人也比较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
对父母来说,当孩子做出让你觉得不高兴的事时,比如爱发脾气、做不文明的小动作等,如果你经常斥责他“不行
”“不可以”,这些话
都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使孩子的反抗心和攻击心增强。与其直接制止他、责打他,不如慢慢地引导教育,也许,
少了你的制止
孩子还会觉得无趣而停止不该做的动作。
2岁是培养孩子独立性、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时期。当父母充分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后,就能从容
应对孩子的各种“选择”行为,
抓住培养孩子能力的契机,将“可怕的2岁”变成“愉悦的2岁”。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