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贡献者:星晨炼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2-02-15 14:33:01 收藏数:5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是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他对儿童思维和智力的研究闻名于世。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不是
机械地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被动地通过强化作用获取知识;
儿童是积极主动的环境探索者,
儿童的心理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
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
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皮亚杰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
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
它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因此,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2、同化
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
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
如婴儿用“吸妈妈乳头”的方式吸奶嘴,就是同化。
3、顺应
顺应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顺应是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是质的变化,
如婴儿用勺子喝水、
吃米糊就不能用吸的方式,
而只能改用咀嚼和吞咽的方式,
这就是顺应。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4、平衡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
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
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
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个阶段的婴儿只能协调知觉和动作活动,
靠感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这时的儿童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
逐渐了解动作和效果间的关系,
逐步形成客体永久性,
即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如和幼儿做“躲猫猫”游戏时,
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
2、前运算阶段(2-7岁)
在该阶段,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
可凭借心理符号进行思维,
即儿童开始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常把事物拟人化,
其特点是:
泛灵论、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可逆性、相对具体性、缺乏守恒。
(1)泛灵论
即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
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2)以自我为中心
即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
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3)思维不可逆性
即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运算活动,
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
幼儿会认为,
香肠变大,大于球了,
却认识不到香肠再变回球状,两者就一般大了。
(4)相对具体性
即儿童开始依靠表象思维,
但是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5)缺乏守恒
守恒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
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认识不到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
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
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运算指内化了的可逆动作。
动作的内化指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时,
操作不失去原有的特征。
如最初用手指动作帮助计算
内化为
在大脑中用直观形象进行口算。
在本阶段内,
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
其特点是具有守恒性、脱离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这个时期,
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其特点是:
(1)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
关注假设的命题,
可以对假设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
(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假设-演绎推理是
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
假设-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
首先提出假设,
提出各种可能性;
然后进行演绎,
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