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贡献者:星晨炼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1-06-06 09:38:26 收藏数:16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作者克里斯托弗.孟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他们自己。
孟认为,
很多时候,我们对亲密关系和对伴侣失望,
根源并不在于我们的伴侣,而在于我们过去的经历。
我们从小就会追求一种归属感,会需要确定自己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会想要被父母爱,想要成为父母生活中重要的一分子。
如果这些愿望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感到沮丧和痛苦。
随着我们长大,这种需求,以及这份沮丧和痛苦,
都会深埋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在亲密关系中,它会时不时冒出来,
引发我们对伴侣的失望、让我们和他争吵、冷战,甚至导致关系破裂。
由此,克里斯托弗.孟按照关系进程把人们的亲密关系分成
月晕、幻灭、内省和启示四个阶段。
让我们从浅入深重新审视亲密关系。
一、月晕阶段。
月晕就是月亮周围的光圈,
作者用它来指代绚丽但不实的光彩。
它 会使我们迷惑,反而有点看不清月亮本身了。
在月晕阶段,
亲密关系刚刚开始,男女相互吸引,
对方在自己的眼中,是自带光芒的,吸引着我们飞蛾扑火般地投向爱情。
也正因为这种盲目,
让我们看不清爱人真正的模样。
在这个阶段,
我们小时候对归属感和重要性的追求,
会让我们把伴侣想象成理想的情人,对他抱有过高的期待。
小时候,我们想被父母爱,被他们重视,
而要想被父母爱,成为父母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具有特殊的价值,让自己在他们的心中无可替代。
长大了,
我们就会想找到一个人,
他非常希望和我在一起,在他的眼中,我是如此的特别,以致于他“没有我就活不下去”。
即便我错了,即便我有缺点,他也离不开我。
就这样,我们带着被爱的需要,把自己的伴侣,
想象成了一个可以为了自己抛弃全世界,
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情人。
但理想的情人其实是不存在的。
当我们发现伴侣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幻灭就开始了。
二、幻灭阶段。
当你觉得自己爱错了人,
感到失望、愤怒、绝望,甚至感觉到背叛的时候,幻灭就开始了。
但在这里,幻灭的不是爱情,而是你对爱情的错觉。
在幻灭阶段,有四种偏差行为特别值得警惕,
引起注意,权力斗争,报复,自我放逐。
1、引起注意
当我们害怕自己不重要的时候,
我们就会通过“引起注意”来解决。
如何引起注意呢?
很多人会通过耍伎俩,来诱使伴侣主动满足自己,
比如装可爱、装亲切,或者装作有耐心、有深度等等。
2、权力斗争
多数人会选择用蛮力或恐吓的方式
来强迫伴侣改掉他的生活习惯、说话风格或者穿衣方式。
双方的权利斗争就开始了,大家都希望获得亲密关系的主控权。
除了大吵大闹、互砸东西、拳脚相向,
人们还会采取其他权利斗争的方法,
比如冷战、避而不见、冷嘲热讽或互给白眼。
此时伴侣双方把对方看成敌人,一切都走向了爱的反面。
3、报复
如果伴侣的话或者做法,已经让你受到刺激、背叛或侮辱,
那你们之间的权力斗争,很可能已经完全转化为了报复。
这时候,双方都会通过刻意伤害对方,来减轻自己的痛苦。
4、自我放逐
当人们就会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
都无法让伴侣来满足自己,
这时候为了让自己不心碎,他们就会选择疏远伴侣。
发生这些的原因是什么?
旧时的伤痛、局限性信念。
1、旧时的伤痛
爱会让我们的潜意识觉得,
我们可以唤醒过去的伤痛,把它修复了。
可是我们并不愿意真正地面对伤口,
所以我们宁愿争吵和生气,因为这比直面伤痛要简单得多。
2、局限性信念
当一个孩子的归属感与重要性得不到确认,
觉得自己不被爱、不重要的时候,
就会对生活中很多事情产生负面想法,
久而久之,这些想法就会成为伴随我们的局限性信念。
它也会影响到我们的亲密关系。
怎么解决幻灭阶段的问题?
避免轻易建立因果关系、爱意。
1、避免轻易建立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让我们误以为,都是对方的错,
只要对方稍微妥协一下,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妥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因为问题本就不出在对方身上,而是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即便对方退让了,你还是会觉得不满意。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问题没有得到处理。
这会让我们更加愤怒。
如果你能学习不轻易建立因果关系,
不把怒气强加在对方身上,你就会发现,
生气是为逃避自己过去的伤痛。
2、爱意
处在权力斗争的男女,
他们仍旧会希望做到最好,渴望解决问题,这就是“爱意”的表现。
爱可以让我们克制冲动,
用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心中的不快,
然后发现自己的伤痛与需求,
用理解和体谅等代替责怪和指责,
这样我们就成长了。
爱意会让我们静下心来沟通。
沟通的时候,要留意一些问题:
比如,我想要什么?
再或者,有没有误会要先澄清?
再或者,我的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而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三、内省阶段。
如果说幻灭阶段让我们发现“我有问题”;
内省就是让我们发现“我有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影响现在。”
内省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看清楚自己。
而要看清楚自己,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先看清楚“受害者监牢”。
指的是,遇到问题总是把自己当作受害者来处理,
也可以称之为“受害者”信念。
受害者监牢有四种常见陷阱:
左右为难、对家庭死忠、牺牲、依附。
第一个陷阱,左右为难。
这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比如,
喜欢艺术创作,又怕没有稳定的收入,
坐办公室工作,虽然有稳定收入,但是又不快乐;
想创业怕失败,想稳定怕收入低;
不知道该留在丈夫身边继续不愉快的感情生活,
还是选择让自己精神和肉体都满足的情人。
你得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然后在两个选择中的任选一个,
或者你也可以两个都不选。
第二个陷阱,是对家庭死忠。
为了在家庭中获得一席之地,获得归属感,
我们会遵从我们的家人遵从的清规戒律,
模仿他们处理事物的方式。
如果你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天赋,
如果你做的事没有创意,
或者如果你从不思考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
那么,你就要留心自己是不是在对家庭死忠了 。
家人做事的方式,可能根本不适合我们。
这个发现,能帮助我们改变一些习惯。
第三个陷阱,是牺牲。
我们会认为,我们有责任让亲密关系成功,
我们必须做让家人高兴的事。
判断自己是不是在牺牲,
只需要从“好”和“不好”两个词的感觉出发就行了,
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如果你说“不”的时候有罪恶感,
说“好”的时候又不觉得快乐,那么你就是在牺牲。
牺牲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行为。
也就是说,牺牲者的角色是自己选择的,
我们只有了解到这点,
才能选择为伴侣付出什么,如何付出,从而摆脱牺牲者的角色。
第四个陷阱,是依附。
依附往往是人们自我牺牲的动机。
我们会希望改变自己,来赢得他人的关爱和接纳。
要打破对他人的依附,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做回自己。
受害者监牢是我们自己创建的,
我们可以通过增进对彼此问题的了解,突破这堵无形的墙。
你可以多问问自己:
如果我们百分百对自己负责,我会怎么做?
这些问题是不是似曾相识?
它们唤醒了我们哪些熟悉的感觉?
我是否愿意百分百感受这些感觉?
如果我爱自己,现在该做什么?
四、启示阶段。
心理学有句话,“看见即解决”,
意思就是说,当问题真正被我们看见、被我们认识到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
当我们发现争吵、愤怒等诸多问题的背后是我们对爱的需要。
对我们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原来一直都是爱,
这就是我们从问题中得到的最大启示。
承受蜕变的痛苦之后,
我们往往会更相信生命的力量。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经历了月晕的不实、幻灭的痛苦、内省的挣扎,
正是这一系列挫折让我们摆脱了对爱的错觉,
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见真正的自己,和自己对爱的真实的需要。
看见爱,会让我们更加懂得学习无条件的爱。
而无条件的爱,会让我们和伴侣更加惺惺相惜,灵魂相伴。
书中金句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是在寻找自我。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当人们开始争吵时,地狱便敞开了欢迎之门。
我们宁愿吵架也不愿意面对伤口,
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
种下想法,就得到行动;
种下行动,就得到习惯;
种下习惯,就得到人格;
种下人格,就得到命运。
我们本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
你对待伴侣的方式事实上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
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爱,常常让我们充满期待与喜悦,
但是,也时常带给我们失望与沮丧。
我们希望与伴侣亲近,又害怕受伤害。
亲密关系中一出现问题,很多人总爱从伴侣身上找原因。
他们会觉得,他不理解我,他从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他不懂我,甚至他不爱我了。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