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3

贡献者:游客137374018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0-07-24 14:24:36 收藏数:15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为什么要组织红军?因为要使用它去战胜敌人。为什么要学习战
争规律?因为要使用这些规律于战争。
学习不是容易的事情,使用更加不容易。战争的学问拿在讲堂
上,或在书本中,很多人尽管讲得一样头头是道,打起仗来却有胜负
之分。战争史和我们自己的战争生活,都证明了这一点。
那末,关键在哪里呢?
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从古以来就很少的。我们
要求在战争过程中一般地打胜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将军——智勇双全的
将军。要达到智勇双全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要学的,学习的时候要
用这种方法,使用的时候也要用这种方法。
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
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许多国家颁布的军事条令书上,都指示了“按照情况活用原则”
的必要,又都指示了打败仗时的处置方法。前者是不要指挥员因死用
原则而主观地犯错误;后者是当着指挥员主观地犯了错误,或客观情
况起了非所预料的和不可抗的变化时,告诉指挥员怎样去处置。
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就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部署和指挥不
适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
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人办一切事情都难免
这种情形,有比较地会办和比较地不会办之分罢了。事情要求比较地
会办,军事上就要求比较地多打胜仗,反面地说,要求比较地少打败
仗。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
举战术的例子来说。攻击点选在敌人阵地的某一翼,而那里正是
敌人的薄弱部,突击因而成功,这叫做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指
挥员的侦察、判断和决心,和敌人及其配置的实在情形相符合。如果
攻击点选在另一翼,或中央,结果正碰在敌人的钉子上,攻不进去,就叫做不相符合。
攻击时机的适当,预备队使用的不迟不早,以及各
种战斗处置和战斗动作都利于我不利于敌,便是整个战斗中主观指挥
和客观情况统统相符合。统统相符合的事,在战争或战斗中是极其少
有的,这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双方是成群的武装着的活人,而又互相
保持秘密的缘故,这和处置静物或日常事件是大不相同的。然而只要
做到指挥大体上适合情况,即在有决定意义的部分适合情况,那就是胜利的基础了。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
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
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
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
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
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
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
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鲁莽的专凭
热情的军事家之所以不免于受敌人的欺骗,受敌人表面的或片面的情
况的引诱,受自己部下不负责任的无真知灼见的建议的鼓动,因而不
免于碰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任何军事计划,是应该
建立于必要的侦察和敌我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周密思索的基础之上的缘故。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
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
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
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
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
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部分地改变的事差不多
每一作战都是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间或有的。鲁莽家
不知改变,或不愿改变,只是一味盲干,结果又非碰壁不可。
上面说的是一个战略的行动,或一个战役和战斗的行动。经验多
的军人,假使他是虚心学习的,他摸熟了自己的部队(指挥员、战斗
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又摸熟了敌人的部队(同
样,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摸熟了一
切和战争有关的其他的条件如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等,这样的
军人指导战争或作战,就比较地有把握,比较地能打胜仗。这是在长
时间内认识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找出了行动的规律,解决了主观和客
观的矛盾的结果。这一认识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种长时间的
经验,要了解和把握整个战争的规律是困难的。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
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
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才能办得到。
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
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
该着重地学习它。这是一件事。然而还有一件事,即是从自己经验中
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
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这后一件事是十分重要的,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指导战争。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
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
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
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从“老百姓”到军人之间有
一个距离,但不是万里长城,而是可以迅速地消灭的,干革命,干战
争,就是消灭这个距离的方法。说学习和使用不容易,是说学得彻
底,用得纯熟不容易。说老百姓很快可以变成军人,是说此门并不难
入。把二者总合起来,用得着中国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学习罢了。
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在我们头脑
中的反映,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因此,
学习和认识的对象,包括敌我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应该看成研究的对
象,只有我们的头脑(思想)才是研究的主体。有一种人,明于知
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种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们都是不能解
决战争规律的学习和使用的问题的。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
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
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
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战争是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
集团之间互相斗争的最高形式;一切关于战争的规律,都是进行战争
的民族、国家、阶级、政治集团为了争取自己的胜利而使用的。战争
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
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
力。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
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军事家
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
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因此,我们红军的指
导者,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即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之
上,就必须发挥我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和阶级的
敌人,改变这个不好的世界。这里就用得着而且必须用我们的主观指
导的能力。我们不许可任何一个红军指挥员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
我们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压倒一
切的勇气,而且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指挥员在战争的大
海中游泳,他们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达到彼
岸。指导战争的规律,就是战争的游泳术。以上是我们的方法。
“实际”这一个概念,按照中国文字,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真实
的情况,一种是指人们的行动(也即一般人所说的实践)。毛泽东在
他的著作中,应用这一个概念,时常是双关的。
孙武子即孙武,中国春秋时代的著名军事学家,著《孙子》十三
篇。本文引语见《孙子·谋攻》。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

用户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