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望向你的时候,你会望向我吗?

贡献者:GhostFace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3-10-15 19:18:15 收藏数:18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戛纳予以了酷儿棕榈最佳短片奖的回馈。
这一届,短片、温州、90后,成了中国电影人与世界影坛沟通的关键词。一方面,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国年轻作者
与地方叙述、私语影像相结合的魅力,而另一方面,长片,特别是非新生代导演的长片,再次零入围的事实,
不外乎宣示了中国电影与世界影坛的进一步脱节。
戛纳当然不是衡量电影的绝对标准,我们可以不用功利算计奖项多寡,但是无法忽视因为各种原因无缘的
中国电影,还要花费多少力气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语言和声音。
中国电影确实难。不稳定态势下的行情持续走低,使得电影这盘生意愈发集中在固定步调上,保守,重复,
潜入主流,自我压缩。太多曾经生猛的、锐意的导演在某个人生或产业的阶段,不约而同步入精神的中老年,
随着暮气四合,别说他们能够枯木逢春,单是初生牛犊,也难有几位可以不那么计较地走出头几步。
所以《当我望向你的时候》的导演,1997年出生的黄树立,就有非常宝贵的真诚和无畏。因
《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奖的陈剑莹、因《地儿》获奖的李家和,凭《风筝》入围的李映彤、
凭《口腔溃疡》入围的涂琳等等同样如此,当成熟长片输出有限,他们更加是这次世界影坛上的声浪。
不过最出圈的,还是影后竞争者汤唯的温州老乡黄树立。获奖是一大原因,而这些天Festival
Scope网站提供了难得的正规渠道,也提升了国内影迷的戛纳参与度,哪怕很多人因为没能搭对梯子而
遗憾止步「Sold Out」关,此外,针对不当传播的热议,也提高了电影的知名度。
再者,这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年轻同性恋者的私故事,题材依旧的禁忌与当事人的自我袒露也能勾起更多兴致。
黄树立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之后,以电影专业MFA候选人的身份去了纽约大学,在他重返家乡的
日子里,就带着新买的超8摄影机随处记录周遭人等,直至他选择跟家人出柜,扭转了这些本无目的的
素材的立意,也扭转了自己作为电影人,更作为中国式儿子、同性恋者的轨迹。
也就是说,原本的城市记录与人物捕捉,最终会人为却自然而然地,指向一种家庭的传统困境,以及
一种个人的生命抉择,而这,又贯穿了国内千百年的所谓传统束缚。
观看《当我望向你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故乡在以一种碎片化的模式交错呈现。在超8mm/16mm胶片上,
温州的日与夜、市区与郊外、家人与陌生人成为观察的对象,也成了最大的风景。
身为一位电影摄影师,他带有清新文艺气质的处理,使得画面具有生活化的充沛诗意。而他拍摄的
行为本身,也夹带着童趣,他会饶有兴致地把视角对准飞起的塑胶袋,会通过影子的动作
跟自己的镜头打招呼。有点游子归来,在召唤过往以及过往的自己的意思。
他还找到许多故地。比如父母年轻时工作的旧址,那里有他们婚后故事的甜蜜初篇。又比如
以前他们一家人的处所,如今住进了一位打工的女孩,他还打探了,租金是一年8000元。
琐碎的叙述性出来了,而悠扬的怅惘尾随而至。喜事有了老去的痕迹,故乡有了他乡的性质,
日升月落,人来人往,反而是自己,在历史与现下,都少了一个未来的稳固位置。
所有的事件与情感,就这样跟着画面、声音逐一浮现了。这种复古的慢调,恰恰跟极具当下性的
《口腔溃疡》形成强烈对比,后者以拼贴形式,刺激地融汇视频直播无处不在的侵入性和空虚感、
恐怖意象呼应的生活态度以及女主角口腔溃疡般的痛与麻。
追求隽永意境的《当我望向你的时候》也有痛感,但那是绵长的,连皮带肉的,而且是跟家中至亲环环相扣的。
对很多跟他一样,未能遵循所谓传统去结婚生子的人而言,返乡是兼顾期待与折磨的举动。越是偏离快节奏、
独立性都市生活的地方,越会在纠缠的人际关系中遵奉习俗与规训,进而排斥导演这类异己,毕竟同性恋
根本无法契合这种宗亲生活,只能带来所谓羞耻。这时候,注定只能远离的家乡会最大程度地保留旧时印记,
如同琥珀一样成为具有凭吊意味的根,而它强烈的陌生化具有排他性,把曾经的主角边缘化,
直至对应上本质的「流浪」身份。
看这部短片,也有这种感觉。用黄树立担当摄影指导的一部作品的名称来形容,就是「再见,乐园」。
短片中的流逝时光清晰可见,越是怀旧,就越是难堪,而越是新奇,就越是残酷。
这里有一个过去和当下的母亲,而母亲是跟故乡紧密关联的。他对母亲,对故乡怀有深厚的爱,但是,
却因为对方直白的排斥,即对同性恋身份、对不婚状态的抗拒,而不会被接受乃至回应。
感情投射的落败,是电影内核最明显的痛苦与悲哀。
影像处理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精巧的割裂感。
关于母亲的懊丧、痛哭与失控,有三段声音带来的暴击。她会拖着哭腔数落儿子,「你现在的生活,
像个正常人吗?」「我真的是生出个怪物来。」又有转向对自己的责怪,认为都是她的错,才会让他
是这副模样,看似刀口朝内,实质上往外扎得更深。
这时候,画面是晃动的景致,或是暗调的人面,哪怕是白天,也是拜祭或烧火的场景。而在那些暴风骤雨
的话音过后,会立马排上相对美好的画面,譬如骂完「怪物」后,是母亲在对付一只螃蟹的影像,继而,
同在厨房中,中年的母亲被迅速切换成青春时期的模样,笑意盈盈,爱心满满。
她看得到沿途花卉的美,每每停步欣赏,但她看不到儿子情感世界里的盛放繁花,同样很美。
这些有意为之的割裂感很有情感冲击性,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这种现场不可能进行录像的拍摄困境。
观众很难不代入黄树立的处境,会从极其熟悉的话语里,思考曾经带给你最多爱与最大支持的母亲,
为何同时也会是最不理解你,最能伤害你的人?
就像是他以一种开诚布公的方式,很努力地靠近母亲,但只能接受被否定的噩耗。
这种矛盾性,是我们所见怪不怪的。不可否认,母亲很爱儿子,花费了无法衡量的金钱与精力,
让他出国留学,走到现在这一步,因此,当儿子无法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光宗耀祖,就感受到失望与屈辱。
在中国,甚至东亚,等价交换反而是家庭最凸显的牵绊。没有办法收支平衡的两代人,永远无法达成平等与爱。
生命不再是一场允许你「自私」去体验美好的历程,而是从出生开始就背负债务的沉重任务。
为什么明明是私人的故事,却让这么多人找到共鸣,原因就在于,大部分的中国儿女,
一代代都在默认这种成长模式,而等他们成了父母,又会传承这种教育主张。
显然,《当我望向你的时候》的情节已不新鲜。而它进一步的动人,源自多年以来,
亚洲绝大多数人依然突破不了这一情感困境。到了这里,就不只是同性恋者的独有问题了。
我们也要看到,上一辈固然无意中展现了令人难过的交易思维,但是,被勒令担当等价商品的儿子,
也让母亲在影片中成为转变基调的叙述工具。而摘录并强化这些声音内容,已把短片与导演推向了
某种关乎利用的道德处境里,毕竟具有编排意识的私密记录,已经走向了世界。
这自然不是有意为之的反击。就像他在采访中所透露的,「一切都自然地浮现。通过电影来质疑
和展露自己,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场对自己内心的真挚对话,
我在自我经历和记忆里漫游着,直到找到了那个最残酷的真相,这既让我痛苦,又治愈了我。」
他需要呈现这些话语对于自己的伤害,也要由此呈现自己作为领受恩惠的人,并没有忽视这些
供养,只是一度无能为力,手足无措。
终归,短片很实诚地把我们一代代人共同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修复彼此造成的伤害,如何审视自己,
如何面对未来?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需要摸索。
把《当我望向你的时候》的英文片名直译过来,就是「你会望向我吗?」中英之间构成了一个
伤感的问答,黄树立说那里有「沸腾的沉默」,而这的确是无数两代人之间的精准形容。
走到这一步,独属于同性恋的困境,也可以挑衅地指涉广大人群的集体困境。而且,
这部短片也可以随着中国电影的逐步式微、边缘,映射里里外外的双重压抑。那么之后,该是沉默,还是沸腾?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