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在任何一个领域尽可能快速地牛逼起来?

贡献者:欲速不达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19-03-30 08:21:13 收藏数:35 评分:3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如何迅速地让自己或者团队成员,在任何一个领域尽可能快速地变得牛逼起来呢?
功未必可以复制,而牛逼一定可以复制。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我觉得一万小时定律大家完全可以忘记。
人们很难完全通过刻意地方式去达到10000小时的积累。
别拿时间投入当质量,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一个行业或者是一个学习任务而言,
两周一定可以入门,有集中精力的3个月时间-6个月,反复练习,提升。
未必能成为顶尖高手,但绝对也能够超过行业平均水准了。
对正常人来说,一万小时是成为顶尖高手的门槛,可遇而不可求。
想要获得比较好的收入,能够做出较好的事情,基本上只需要超过平均水平即可。
不必凡事都跟行业内最顶尖的几个人相比,但是能够超过一个行业的平均水平,也足够获取比较好的利润和回报。
学习与商业比起来,稍有不同。比如市场上,因为市场足够大,
所以你只要超过平均水平,也就可以在很大的市场上获取到属于自己的客户了。
学习这件事情也一样,大家应该把“分数” 和“名次” 两件事情分开。
“名次”是排他性的,而“分数”却是不排他的。
也就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
但是,世界上可以有很多人托福上100分,雅思考上7分,这是非竞争的。
前言到此,只是想说一件事情—— 事情并没有那么难,先追求快速入门,超过60分即可。
面对一个新的行业,新的领域,如何快速入门?
我曾经鼓励一个很聪明的姑娘,此人已经申请到了北美的PhD,攒学费期间来做点人参的生意。
姑娘却觉得,只有半年时间,自己什么都不懂,也没有既成的销售渠道,也不懂人参这个行业,所以不敢来卖。
这就是很典型的学生思维。 要做够了习题,看够了书,才敢参加考试。
可是商场上的练习题就是考试,考试就是练习题。去跑去闯,才可能长见识。
办法有三条:
(1) 用“足够大的量”的观摩和学习,快速地找到章法,让自己心中有谱。——不建议这个阶段找牛人聊
无论是销售也好,还是产品经理也好。不可能不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试错都是有成本的。
要降低试错成本,就要短时间内让自己曝光在大量的内容中,快速学习。
比如销售,花1-2周,把销售领域比较有名的书都看完,
业内的培训师的课都听一听(这里自己也要学会选择学习材料,有些东西不必浪费时间)。
两周之内修炼内功,基本上能够快速地了解销售这个岗位和通常的销售流程,自己也会有谱。
产品经理也一样,花时间看业内最推荐的书籍。
但产品经理的成长路径还有一点更方便的是,自己下载大量的APP来用,来玩。
请注意,这个大量一定是指数量在100+ 以上,不要玩了10来个就觉得自己见多识广了。
足够大的样本才可能真正产生有用的认知pattern。
再例如现在很多做新媒体运营的,很可能公司里面带你的老大
自己都不会做新媒体运营——这是一句很真很真的真话。
怎么办呢? 那就学别人是怎么做的咯。这种东西,看书最没用,
什么《社交红利》《微信营销实战》,《玩转微信》,都是垃圾——请注意,
当我在评论这些书都是垃圾的时候,基础是我已经把这些书都看过了。
那就学啊,学微博大号,微信大号别人是怎么运营的,揣摩学习几十上百个大号,粉丝构成,内容运营,
人家哪些地方做得好,你照抄过来用就是了。有什么困难的呢?
现在社会变化很快,新知识出来的很多,很多公司所需要的岗位也还可能根本没有形成一套培养体系,
创业公司尤甚,只能靠自己培养自己。请记住,凡是很多人能做到的事情,必然不是困难的事情。
当你确定想要入门一个行业后,先把行业内相关的书籍,论坛,各种资源刷一遍,
对,先求数量,足够大的曝光量至少会让你开始入门,然后在各种学习中找到章法。
(2)入门之后开始练手,先求数量,再求打造“样板房”
看了几本书,听了点东西,就到了该实战的时候。菜鸟实战,仍然要数量取胜。
也就是,各种客户,各种项目,都尽量去上,尽量去做。
在这个阶段,是深化认识的时候。前一个阶段相当于你背了平面地图,
而这个阶段你要到城里真正去行走,从A到B,具体的每一个岔路口,
经过的每一个建筑物,都必须自己走了才知道。所以,大量地干,大量地卖,
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和项目,不要挑剔,以求快速地把脑海中的平面地图真正3D化,立体化,变成自己的经验。
这时候,你也会发现可能还要不断地改正脑海中的地图,地图可能过时了,跟你的实际情况不符合,
所以要自己尽量把能跑的范围跑的广泛一点,各种东西都做,都试试,不要怕错,只有走过了路,
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副地图。
根据行业和项目周期的长短,基本上3各月-1年内,这个阶段可以完成。
当你积累了一定经验,并且发现自己接下来做的客户或者项目,有可复制性,
也和原有经验有一定重叠的时候,就可以进入打造“样板房”阶段了。
这个时候适当地收缩精力,专注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客户,把全部的精力和才华都用在这上面,
打造出一个真正具有品牌效应,可以当做你的样板房的项目。
很简单,挑选最普遍的,具有最大的复制性,或者业内很有名头的一些公司,打造成精品的样板项目。
做完一个之后,无论是你个人,还是你的公司,就有了真正的品牌和可复制的模板,
在后面做到类似项目的时候,就会感觉很平顺。
我们想想,谈生意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说:世界500强是我们的客户,或者,我们跟大公司有活动,
有这种巨大的name dropping能够很大的提升你个人的行业地位,也会提升公司地位。
所以,公司签下来的这种项目,也是人人都想染指去做的。更需要你努力争取,或者你牛逼,自己签这种客户去。
(3) 完成上两个阶段之后,才到了资源和人脉积累,快速扩张的阶段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认识很多人很会混圈子,但是人都是势力的,你如果不能成为别人的人脉,
也不要想让别人成为你的人脉。年轻人走出去,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的情况下,
也很难接触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人脉资源。
所以,前两个阶段是为你自己打造一张“名片”。对自己的行业有见解,也有拿得出手的项目和成就之后,
可以开始横向或者纵向地参加活动拓展人脉,无论是营销圈子,互联网圈子,还是各种圈子,
这时候你出去,能够被别人认知,同时也可能真正地获取一些合作和发展的机会。
看看自己行业或者其他行业都在搞什么,也会对自己现在的事业有一定的帮助。
我素来不喜欢人讲两个词“人脉”和“资源”,一个人拥有的人脉和资源只能小于等于你现在的牛逼水平。
先花点时间,把自己修炼出来,脑子里有东西,谈吐的过程中有真知灼见,就算年龄很小,
也能够留下好名声,甚至幸运者也会得到行业内的大佬点拨,获得人生导师。
以上三条,其实都不难。能看得通透,任何行业,任何职位,任何公司,都是适用的。
You are your job. 你看全中国,那么多产品经理,那么多码农,那么多设计师,
你大学不是学XX专业的又怎样呢?大家大学四年怎么过的不是很心照不宣地“呵呵”吗?
从现在开始,你只要选定一个方向,努力学习,投入时间,总结方法,
很快就能够达到至少行业的平均水平以上——1年之内。 多少也能算个小牛人了。
我不少朋友,工作2年内,就成为公司某些核心部门的关键人物,甚至是元老级,也就是这么个逻辑,不难理解。
谈更顶级的牛逼
不谈更顶级的牛逼,来谈平均水平简直就是耍流氓。
我有幸遇到过某些行业内真正全国顶尖的人物,也包括超级大学霸。
顶级的牛逼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也有章可循。
顶尖牛逼的人物,通常在顶尖的学校或者机构工作。譬如哈尔滨佛教学院,牛津剑桥,
或者投行咨询顶级VC等机构。从IQ上来说,他们确实比绝大多数人更聪明,
平均智商应该是125-135左右(我是指平均,并不是说这些机构的大par或者诺奖人物)。
但并不比普通人聪明太多。我接触顶尖投行和咨询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会是很强势很自信,
从而让人觉得他们智商相当高——其实是假象,对某一个领域的钻研和精深产生的自信跟智商无关,
更多的是一种工作习惯。
如何进入顶尖机构,成为顶尖牛逼的人物? 请参见刚才的三条牛逼原理,
在每一条上再多付出更多的努力,且投入更多坚持即可。当然,投行咨询最终录人基本看长相,
所以再加上点先天不可预测的运气成分吧。(我对天发誓这句话是真话,
当然那是在诸多学霸里挑个长得好的而已,你首先得是学霸,再追求长得好吧。)
顶尖名校= GRE+ TOEFL + GPA + 研究成果
顶尖公司= 英语好+ 行业认识和经验 + 基本EQ + 长相
分析开来:
1、大量的学习资料曝光和快速入门 —— 全部适用
先说英语吧,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以前豆瓣上写了个学英语的帖子被人转的很疯。
证明绝大多数人连最基本的英语线都没有过。可以参考我原来的那篇日记里的东西。
大量曝光是什么意思? 绝对不是让你拿着随便一本单词书就开始背了。
我可以有这个自信说,我首先做的事情是世面上各种英语书,我基本上翻了一遍,
对学习的套路和模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无论是单词书,还是英语教材,
还是很多英语报纸和杂志,我短时间内浏览了一遍,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材料和学习方法后,
才开始深入下去做。现在大家学英语基本上是“勤奋地”懒惰,是个人都捧个单词书在那里背啊背。
你背单词有毛用啊,绝大多数中国人连初中语法都没搞懂,你背单词不是缘木求鱼的事情么。
所谓顶级牛逼,就是阅读量/曝光量在普通人的基础上× 2 -3 ,
坚持的时间长度在普通人的基础上× 2-3 即可。
比如考GRE,绝大多数人新GRE 320分够用了,顶级牛逼者330分以上。
绝大多数人红宝书零零散散背3遍,顶级牛逼者基本上可以做到红宝书严格按照遗忘曲线背5遍。
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和一个现在在Morgan Stanley的学长聊起来,
发现我们不约而同的采取了一个绝大多数人没听说过的备考方法——
Merriam Webster Vocabulary Builder。
绿色的小书,全英文拆解词根词缀的,而且词源探究到希腊文源头上,很难读很生涩。
我们备考GRE的时候居然都花了半年时间把这本书整个背完了。
这就叫做资料曝光量够大的情况下,你才能选择到最佳的学习材料。偷懒不得。
(透露下,鄙人的老GRE满分1600,我得了1550,Ranking是1%。
雅思8分,托福只有112分。
虽然决定做生意不要出国了,不过做个英语好的土人总是能帮助我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和客户。)
学校里的GPA和相关行业资源也一样。别人刷题一遍你刷2遍,
别人读行研报告读10份你读40份,甚至100份。差距就是这么来的。
2、大量实践+ 打造样板
这个就不多讲了,比如到实验室里各种做实验啊,想要发paper莫不来自于此。
再比如到相关公司去实习,你未必第一次就能去麦肯锡,
但是可以从小咨询公司开始,了解业务流程,熟练了,自己才开始提升了。
申请的时候申请很多个学校,或者投很多个企业的岗位,要不要你不重要,关键是练手啊。
面试的多了自己就有感觉了。这时候眼缘比较对的,有几个公司看上你了,
只要拿到一个好一点的offer,底气就足了,也就有了可以出去说的资本。
你不知道那帮人每次选人的时候,都会先问:
“Do you have any offer in hand ?
Is there any special DeadLine
that you would remind us of ?”
你总不想:“No, you are my only hope”,
还是可以昂着头说:“I've had Goldman Sachs IBD offer
and the deadline is next Tuesday,
so I would appreciate
if you can notice me your results ASAP”
让那帮贱人哭去吧。
这就叫样板。
3、纵向人脉和资源
申请学校的时候,我们管这玩意儿叫套磁。
你先做出点东西来,发了点狗屁不通的文章了,就去找心仪学校可能的导师,
开始跟人家进行深度套磁运动了。或者去参加参加学术论坛,投几篇会议文章,
增加下曝光度,说不定就被大牛看上了。
找工作也一样啊,什么金融论坛啊,商业峰会啊,各种的自己明确目标,
积累完毕之后,就多去混混么。这种情况你认识的人基本上不是HR,
而是更高层的老板,有些老板很喜欢你,甚至就钦点你直接给OFFER,也不是不可能的情况。
以上任何行为深度 x 2-3, 广度 x 2-3, 就是从小牛变成大牛的不二法门。
好了不罗嗦了。快点去牛逼起来吧,明天又是该牛逼的一天。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