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零散时间的瑞士奶酪法

贡献者:mutoe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0-03-15 13:58:53 收藏数:10 评分:1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瑞士奶酪法”是由美国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提出的,
意思是在一个比较大的任务中使用“见缝插针”的方法,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而不要消极等待整块时间的出现。
为什么用瑞士奶酪来形容,我想很可能是因为瑞士奶酪疏松多孔的形状。
很多人不擅长利用零散时间,举个例子:
A需要完成一个简单的文案,大概需要20分钟时间,而离午饭时间只剩下15分钟,
他觉得无法完成所以干脆什么都不干,等着到点吃饭。
也就是说,他在无意识状态下浪费了15分钟。
换成善于进行时间管理的B,她会先利用15分钟完成构思,
把思路记下来,然后去吃饭,回来之后再用5分钟写出完整文案。
两人的效率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如果你只想等待整块时间的出现,就会失去很多零散时间,
这也是“瑞士奶酪法”出现的原因,见缝插针,把你的零散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瑞士奶酪法”很容易理解,但运用起来并不容易,我之前也像很多人一样,
如果估算剩余时间不够完成任务,就会感到无所事事,不愿意行动,
虽然我也清楚可以先做一点,但是从心里就会抵触,提不起积极性。
越是担心时间不够,越是容易分心,想着索性完不成,不如做点其他事,
结果四处找事做,时间都被浪费在寻找的过程中。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两种方法:
1、继续任务,能做多少做多少——这种情况需要一定的毅力,
即便心里不情愿,也要强打精神开始任务,能做多少是多少;
2、执行其他任务——其他任务是指在零散时间内可以被完成的任务。
为了更好的利用零散时间,最好是将“瑞士奶酪法”跟其他时间管理方法结合使用,
比如你有15分钟的零散时间,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法继续该任务,你可以进行任务分解,
也就是在15分钟内设定一个目标,
比如前面提到的“写文案”,显然该任务需要20分钟,那么你可以分解目标:
第一步——构思目录——10分钟
第二步——寻找素材——5分钟
第三步——完成串联——5分钟目标被分解之后,思路豁然开朗,
完成第一步只需要10分钟,你会很有信心地投入到构思目录的状态中。
如果完成顺利,第二步寻找素材就会很容易,因为不用动脑子,网上搜索即可,
这时如果只剩下2、3分钟,你应该也不会浪费,很快找到所需资料。
这里需要注意,拆解目标的顺序很重要,如果调换顺序:
第一步——寻找素材——5分钟
第二步——构思目录——10分钟
第三步——完成串联——5分钟
只是第一步与第二步换了顺序,那么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你会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第一步,用时5分钟。
那么只剩下10分钟,就会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压力越大,思路越出不来,很可能干琢磨10分钟而一无所获。
个人情绪在思考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即执行其他任务,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些。
需要注意的是,执行什么任务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时间都浪费在思考上面。
这时你最好拿出一天计划表,这项任务应该在上班途中完成。
大部分人应该习惯记录在APP上,迅速点开,查找那些15分钟之内能够完成的计划,
例如收拾办公桌、整理邮箱、浏览新闻等等。
只看一件任务,选择最接近15分钟的任务,这样可以确保时间被最优利用。
之所以会有“瑞士奶酪法”,主要是由于人们的零散时间无法集中精力,
所以要结合其他时间管理方法,比如通过设定番茄钟强行集中注意力。
这里的番茄钟就没必要坚持25分钟原则,完全可以根据零散时间而定。
通过番茄土豆APP设定之后,利用倒计时的滴答声音给自己增加紧迫感,
只要是重复性工作,这么做都会提高效率,而需要动脑子的事情,建议关闭滴答声,因为会增加紧张感。
“瑞士奶酪法”的使用方式:
1、嵌入式:当完成一项工作开启另一项工作时,中间势必会有一段空闲时间,
抛开休息的时间,根据每个人效率的高低,这段时间可能被耽搁5分钟,也可能被耽搁30分钟。
嵌入式的方法就是将两项任务转换过程中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例如写完一篇稿子之后,准备写下一篇的空档,这段时间可以寄个快递;
2、并列式:在一个时间段里同时做两件或者多件事。比如,在等公交的时候给客户打电话;
3、积累式:巧妙地化零为整,利用多个零碎时间完成一项任务。
例如你想搜集关于爱情主题的经典影片,你可以利用每项工作转换时的间隔时间做,
也可以利用饭后休息时间,还可以利用下班前的空闲时间。
这些零散时间相加,也可以有效完成任务。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