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贡献者:刘洪飞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18-09-18 06:39:16 收藏数:28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甲 病证条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4.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时腹自痛,胸下痞硬。
5.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甚者,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7.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8.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具紧者:名为伤寒。
9.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湿病。
10.若发汗己,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具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一)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音。(二)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
(三)复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乙 治法提纲
11.夫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
12.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3.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
14.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者愈。
1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
若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燥。
16.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
17.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己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18.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
19.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必自愈。
20.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此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子 桂枝汤类证
21.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22.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需识此,勿令误也。
23.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再与桂枝加桂汤。
24.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汤主之。
(一)大实痛者:桂枝加黄汤主之。
25.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朴杏汤主之。
26.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7.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汤主之。
28.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汤主之。(一)若微寒者:桂枝去芍加附汤主之。
29.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救逆汤主之。
30.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牡汤主之。
31.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32.伤寒、八九日,风湿相博,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一)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33.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痛,微痛,而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苓术汤主之。
34.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新加汤主之。
丑 麻黄汤类证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一)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7.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阳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8.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
39.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己、而渴者,此为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0.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寒多,热少,其人不呕,其便自调,一日二三度发:
(一)脉微缓者,为欲愈也。(二)脉微而恶寒者,此为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三)面色反有热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麻各半汤。
41.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一)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二麻一汤。
42.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二越一汤。
43.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辛汤主之。
44.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甘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45.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
46.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
寅 葛根汤类证
47.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48.太阳与阳明合并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49.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夏汤主之。
50.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其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
5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汤主之。
卯 白虎汤类证
52.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53.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参汤主之。
54.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参汤主之。
55.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56.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辰 承气汤类证
5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58.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59.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60.阳明病,其人多汗,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一)若一服、谵语止者,莫更复服。
61.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
大承气汤主之。
6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
(一)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认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1】脉弦者生【2】涩者---死
(二)微者·但发热谵语——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63.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承气汤。
6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
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挡汤主之。
6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66.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67.小结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68.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
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69.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巳 桅豉汤类证
70.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 ,桅子鼓汤主之。
(一)若少气者,桅子甘豉汤主之。
(二)若呕者,桅子姜豉汤主之。
71.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桅子豉汤主之。
72.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桅子厚朴汤主之。
73.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桅子干姜汤主之。
74.伤寒,身黄、发热者:桅子柏皮汤主之。
75.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桅豉汤主之。
76.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午 柴胡汤类证
77.伤寒、中风: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小柴胡汤主之。
78.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79.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80.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一)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81.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如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
后以柴胡加硝汤主之。
82.伤寒、八九日,下之后,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牡汤主之。
83.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84.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干汤主之。
未 泻心汤类证
85.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泻心汤主之。
86.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8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
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8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8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复以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心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一)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二)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
90.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便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芩连参汤主之。
91.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一)若呕者,黄芩加姜夏汤主之。
92.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93.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申 四逆汤类证
94.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9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参汤主之。
96.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喝,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干姜附子汤主之。
97.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98.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9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芩四逆汤主之。
100.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
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101.吐下已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胆汤主之。
102.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103.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姜萸汤。
10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10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一)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胆汤主之。
(二)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酉 甘草汤类证
106.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一)不痛者:与桔梗汤。
107.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108.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孪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
(一)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二)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汤与之——其脚即伸。
(三)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四)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109.风湿相博: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
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110.发汗,病未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111.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112.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芩桂甘草汤主之。
113.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刚头胘,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芩桂术甘汤主之。
114.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姜夏甘参汤主之。
115.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一)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116.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戌 丸散主类证
117.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胸上有寒——当温之:宜理中丸。
11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
(一)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厥,故烦。烦臾复止;
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119.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博,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120.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不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
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一)若土瓜根、及猪胆汁,皆可为导。
121.伤寒,有热,而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挡丸。
122.结胸者:顶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123.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一)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12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125.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须臾益烦,皮上栗起;
意欲饮水,而反不渴者:服文蛤散(一)若不瘥者:与五苓散。
126.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
127.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12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129.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以内有久痰也
——当吐之:宜瓜蒂散。
130.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131.伤寒、阴阳易之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小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
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挥散主之。
亥 其余汤类证
132.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
(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也)。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一)若不利者,当利其小便。
133.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134.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135.食谷欲吐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一)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135.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翅赤小豆汤主之。
137.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138.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139.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
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140.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