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就是心计(一)

贡献者:葵花灿烂时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5-03-20 14:58:35 收藏数:68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做人,一定要有一点心计。这里说的心计,不是阴谋,不是为达到
目的而使用不光明的手段,而是为人处世的技巧,是助人们通向成功的
谋略。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家庭背景多么显赫,如果不懂得做
人的道理,没有一点处世的“心计”,是很难事业有成的。如果不懂处
世的“心计”,不知提防别人,不知道何为“难得糊涂”,不知道何时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知道怎样与上级、下属、同事、朋友,乃至爱
人、家人融洽相处,就会处处碰壁,屡受挫折,不仅影响与他人关系的
和谐程度,还将影响自身事业的发展。
有心计的人会低头,到了矮檐之下,该低头时要低头,大丈夫能屈
能伸,“忍”字当先才是智者所为;有心计的人头脑“活”,心思更
“活”,正所谓“水流不腐,人活不愉伙有心计的人善于把握自己的人
脉,任何人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的,总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建立关系;有心计的火会时刻注意识人辫人,营造良好的关系网;有心
计的人还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人淡泊平和,豁达乐观。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做人一败涂地,、币有的人却能够做到方
与圆的灵活统一呢?原因就在于“心计”二字。做事没有一‘心计”,就
会四处碰壁,孤立无援;做事不懂’‘心计”,就会稀里糊涂,深陷绝
境;做事不会“心汁”,就会碌碌无为,一生平庸。做事有“心计”,
不是让你在做事过程中为达到月的而使用不光明的手段,而是做事时先
下手为强的胆略,是行动前深谋远虑的眼光,是让“人情”更具“杀
伤力”。
当然,“心计”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也需要我们后天不断摸索,
需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人群之间细腻复杂的关系,学习那些
在各种社交场合如鱼得水之人的经验和教训。做到这些,相信每个人都
能成为当代的“小诸葛”。
本书立足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但又没有丝毫构泥于世俗
生活的痕迹,把为人处世的“心计”哲学娓娓道来。希望通过阅读本
书,能受到“心计”和谋略的启发,在玲珑变通的处世之道的引领下,
走出困境,迈向卓越的顶峰。
第一篇说话心计学―巧迂回,
直言不妨拐弯说
但凡有些心计的人,说话必然犹如迂回婉转的溪流,含蓄委婉;劝
谏必然是委言婉致,用巧妙的暗示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的意识。、币只有
那些不懂得说话艺术的人才会直来直去,让自己的“忠言”逆耳
提出否定意见,要用转折句
与人交往,难免有意见与他人不一致的时候,你是怎样面对这种情
况的呢?是虚伪地迎合他人的观点,还是直言否定别人的意见。其实,
有心计、会说话的人知道,只有带有转折地提出自己的否定意见,才是
让对方接受的最佳方法。
转折,就是在提出否定意见之前先对他人的观点表示一定程度的认
可,接着话锋一转再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既顾及了别人的面子,
又表露了自己的想法,可谓一举两得。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看
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杀烛邹。这时,大臣晏
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芥景公允许
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
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
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而杀
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
这是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
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迁回地批评领导,表达反对意见,并被领导心悦
诚服地接受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很明显,晏子反对景公重鸟轻人的做
法,但他看到景公正处于气头上,直谏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
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以领悟其中
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得以说服景公的目
的。而且,也避免了自接触犯景公,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就提出,每个人都有与他人意见
不相符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面子观念。所以,当你用直
截了当的方式反对别人时,无论你的口气和神态怎样,对方都会觉得你
没有给他面子,伤了他的自尊,这样会使你在无形中多了一个不必要的
麻烦。相反,通过先扬后抑的转折句间接地提出你的想法,会产生不一
样的效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个下属与领导交流的时候,就更应该注意
提出反对意见的方式。许多现实例子表明,越是有社会地位的人,越希
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如果你直接反对领导的意见,他会觉得这是
不尊重他。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那么狭隘。有些领导还是有一定心胸
的,不会偏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
自控的,而且由于领导处于指挥全局的岗位上,又加入了权力的因素,
领导是很难避免出现愤怒情绪的。
属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领导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你的
直言不讳,往往会使领导觉得脸上无光,威信扫地,而领导的身份又决
定了他非常看重这些东西。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
面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回旋余地,而且,这
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_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
“闻过则喜”的人毕竟不多,所以,当你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意见
时,不妨通过迂回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间接的方一法很容易使
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对方的
敌意
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交谈时的含蓄与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
贵。”做人固然要正直、自率,但并不意味着说话也可以直言不讳。太
过于唐突的直言,有时就是一种消极、否定的语言暗示,不仅使人抵触
反感,还会让人顾虑重重,甚至增加心理压力。
比如,医生给人看病,遇到病情较严重而又诊治不及时的病人,就
直言道:“你怎么这么瘦哇!脸色也很难看!"“你知道你的病已经到了
什么地步了吗?"“哎呀!你是怎么搞的?你这个病为什么不早点来看
哪!”这些说法里所包含的消极暗示会使病人怎么想呢?作为医生这是
治病还是致病呢?
相反,若医生说:“幸好你及时来看病,只要你按时吃药,多注意
休息,放下思想包状,相信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这将给病人很大的
鼓舞。
所以,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人,就会自如地运用多种委婉
的表达方式。他们知道,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能“直”,有时还非得含
蓄、委婉些,才一能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巴西的贝利素称“世界球王”,他在绿茵场上的超凡技艺不仅令万
千观众心醉,而且常使场上对手叫绝。他不知踢过多少好球,当他创造
进球数满一千的记录后,有人问他:“你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笑
回答:“下一个”
委婉的修辞手法,即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
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
越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妻子买了一块布料征求丈夫的意见,丈夫觉得妻子用这块布料做成
衣服穿不太合适,如果丈夫不尊重体贴妻子的心情,就会直露地批评
说:“你看你的审美观真成问题,一把年纪了还穿这么鲜艳的衣服,岂
不成老妖婆了?”这样生硬、贬损的话必定会伤署妻子的自尊心。如果
丈夫尊重体谅妻子的心情,就会把否定的意见说得委婉得体,给予暗
示:“不错,颜色真鲜艳,给女少L做衣服,那是很漂亮的。”
在社会交际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隐约之词来
暗示。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在一次酒会上说:“由于
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美两国隔绝了二}一多年。”真是妙绝!既让人体
会到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美国侵略和干涉的结果,又不伤美国客人的
面子,听者皆发出会心的微笑。
委婉法是办事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语言能使本来也
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

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但是,使
用委婉语,必须注意避免晦涩艰深。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如一味
追求奇巧,会使他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造成误解,必然影响表
达效果。
你可以选择讳饰式委婉法,它是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
感到难堪的话语。
有一位外籍旅游者在华旅游期间自杀了,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
经再三推敲,有关部门最后在死亡报告书上回避了“自杀”两字,而
用了“从高处自行坠落”这一委婉语。
有时,即使动机是好的,如果语言不加讳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
如,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
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
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大
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对售票员表示感谢,
并愉快地坐下。
或者运用借用式委婉法,即借用一事物或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
物实质直接回答的方法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
生,您对性怎么看?”陆又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
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
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
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以
上两例,实际上都是对问者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其效果是使问话者不至
于尴尬难堪,使交往继续进行。
委婉说话不仅是一种策略,也是一门艺术。含蓄委婉地说话,正是
待人圆滑的表现。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有这种文明意识,掌握这一有
利于人际交往的语言表达方式。
也许含蓄不是说话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但无疑是口才技巧中不
可或缺的点睛之笔。与那些说话过于直自,容易伤人感情和自尊心的人
相比,说话委婉的人,更善于调节尴尬的谈话氛围,更工于心计。
不论是在批评或者恭维别人的时候,都不妨直话曲说、忠言婉说。
在说话中避开对方的忌讳点绕道而行,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不
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图,一步步迂回接近,当对方跟着你走完一段路程
之后,他已经不自觉地缴械投降了。春秋战国时的晏子、触龙等人可谓
是迁回说话的大师:
春秋后期,齐相晏子头脑机敏,能百善辩,经常劝谏齐景公轻赋省
刑。有一天,齐景公的一匹爱马暴死,齐景公勃然大怒,不容分说就要
把养马人用刀肢解。恰好这时,晏子也在齐景公身旁,侍卫已经持刀进
来了,晏子不动声色地问齐景公:“当年,尧舜肢解人时,从谁的身躯
开始的?”齐景公回答道:“从自身开始。”刚答完齐景公就听出了晏子
的言外之意是委婉地批评他,于是下令不肢解养马人,改口道:“那么
就罚他下狱吧!"
晏子说:“好呀,但请允许我代大王数数他所犯下的大罪,这样才
能让他心服口服。”齐景公说:“那就先听一听。”于是,晏子历数养马
人“罪状”道:国君让你养马而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死罪;而且
养死的是国君最喜爱的马,这是第二条死罪;你让国君因为一匹马这样
的小事而杀人,百姓知道,一定会埋怨国君残暴,而且邻国听了,也一
定会耻笑国君,轻视齐国,这是第三条死罪。来人,把他打入大牢!晏
子虽是在历数养马人的罪状,可齐景公听得明白,立即说:“把养马人
放了,不要因为这件小事阻碍了我的仁政。”
可见,说话语气委婉含蓄,旁敲侧击,效果之神奇。直来直去这种
说话方式,对于家人或交心的好友而言还是比较能让人接受的,但就同
事、上下级的关系来看,说话也直来直去恐怕就多有不当了。下属与老
板谈话时,最好多旁侧,少直人。旁侧是指从题外话说起,而这题外话
又必须是和要说的主题有关的,不能离题万里,要让对方能够领会你的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就要求说话者既要有一张巧嘴,又得有学识讲
技巧了。
比如你有求于老板时,你可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然后找个理由把
老板恭维一下,老板心里自然就会得意起来,氛围就会活跃起来,在这
种轻松的氛围中你就可以切人主题谈正事了,因为这时什么事都能够
商量。
某大公司新员工小王,特别惧怕老板。可怕什么就来什么,有一
天,老板指令要和他一起出差,这可让小王为难了。在飞机.上,他们俩
只是出于礼貌简简单单地寒暄了几句,便吝自做自己的事了,两人一路
沉默无语。小王心里很不自在、憋得慌,双眼极不自然地乱瞅,怎么也
不敢看老板一眼。
小王心里是很想打破僵局的,可是他生怕自己口拙,不知道从何入
题,更怕说错话。忽然,小王瞥见老板穿的那套西服有个很明显的商
标,于是就说:“李总,你这西装真有品位,穿在您身上特别合适,在
哪里买的?"
本来只是没话找话说,但老板一听来了精神,说道:“这套西装啊,
是我上次去广州时买的,罗蒙,是世界名牌呢!”老板的话匣子一下子
打开了,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在服装搭配上的心得,还善意地指出
了小王平时在工作中着装、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不足。两人一路交淡
甚欢。
小王后来深有感触地说:“我无意中露出一句旁侧的赞美,竟能
‘钓’出他那么多真心的话,给我那么多好的建议,真是没有想到!"
这就是旁敲侧击说话方式的好处,舌头拐着弯说话就有这么神奇,
是任何直人式的谈话都达不到的效果:实际上,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大人
物,还是普通人,都需要与他人沟通。只要你掌握好说话方式就能达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员「与老板之间的鸿沟,通过巧
言是可以跨越的,这就要看你说话有没有心计了。
点破不说破,让对方知道自己错了
说话心训学
为了帮助别人发现错误以便及时改正,我们总是乐于给对方一些善
意的提醒。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对于别人的错误,大可不必完全说
破,相信只要稍加提点对方自然会明白。
批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批评要让被批评者
心悦诚服地接受,达到批评的目的而又不伤到被批评者的自尊心。批评
的目的,是要让犯了错误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及时改正。批
评本身是手段,而非目的,否则,只为提意见而提意见、为批评而批
评,则会适得其反
点破别人时不要指出缺点,而要强调如果纠正过来会更好。
某公司的老板经常慨叹纠正别人实在难,下属工作上出现问题,稍
微提点一下,他们或是置之不理,或是破罐破摔,越变越坏。原来,这
位老板仅仅是指出错误加以批评而已。后来这位老板发现,换一种强调
改正过来会更好的提点方式,效果就好多了。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