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打字文章1

贡献者:游客9143834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16-10-16 20:46:44 收藏数:295 评分:0.3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一、引言银行信贷行为与经济危机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很早以来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纵观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从凯恩斯的《货币论》到Bernanke&Gertler(1989)
的金融加速器理论,学术界普遍认为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是形成经济周期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缓减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巴塞尔委员会相继推出了《巴塞尔协议I》和《巴塞尔协议II》,
但是实践证明,该协议不仅不能防范系统性风险,还加剧了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
使金融系统变得更加不稳定,并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维持全球金融及经济稳定,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以逆周期为主旨的《巴塞尔协议III》,
同时,G20、FSB等国际组织也密切合作,推出旨在加强全球金融稳定的可共同遵守的规则。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也推出了中国版本的《巴塞尔协议III》,
通过逆周期的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四大监管工具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希望这些监管工具的实施能有效克服银行行为的顺周期性。而国内学者研究普遍表明,
中国银行业信贷行为具有顺周期性,如刘涛(2005)、滑静和肖庆宪(2007)、
许伟和陈斌开(2009)等;但也有少数学者如陈昆亭、周炎、龚六堂(2011)的研究认为,
我国银行信贷行为具有阶段性的顺周期性和阶段性的逆周期性。总之,
对于中国银行业信贷行为周期性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研究结论也未统一,
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对于中国银行监管当局相关监管政策的制定及检验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选择16家中国上市银行1998-2013年的数据,
以固定效应模型为基础,对这些上市银行信贷行为的周期性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这些上市银行信贷行为在此经济周期内表现为阶段逆周期性和阶段顺周期性,
这与陈昆亭、周炎、龚六堂(2011)的研究结论相似,但二者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别;
银行规模对信贷行为的周期性影响也较显着。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银行信贷行为周期性的研究较多,
相关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两方面说明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
这种顺周期性与宏观经济相互作用,促使金融体系及宏观经济产生波动并引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在理论研究方面,1930年凯恩斯在《货币论》中指出,
信贷周期是由投资率相对于储蓄率的波动而导致,
而信贷随经济周期的变化与经济波动具有极强的关系。
此后随着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出现,信贷的顺周期性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Bernanke&Blinder(1989)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
由于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的存在,信贷配给是与银行理性行为相一致的长期均衡现象,
并依此建立了关于信贷市场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即金融加速器(BB)模型,
该模型的出现使信贷行为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在数理上得到了统一。
Bernanke&Gertler(1989)进一步用金融加速器模型解释了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
他们认为,宏观经济状况决定了信贷供给与需求,而信贷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都与宏观经济呈顺周期性关系。
信贷需求方面,当经济繁荣时,投资与消费需求增加,银行信贷需求增加;信贷供给方面,
当经济繁荣时,资产价格提高,以相关资产为抵质押进行贷款的供给增加,
信贷的供给与需求增加使得产出增加。反之,当经济萧条时,信贷供给与需求都减少,
促使产出进一步减少。随后,Bernanke,Gertler,Gilchrist(1996,1999)
将外部金融环境变化和金融加速器理论分别融入局部均衡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
使金融加速器理论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逻辑性更强的BGG模型,
从而得出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通过信贷需求的变化可以传导并放大货币政策效应,
进一步放大宏观经济波动。还有一些学者沿着金融加速器理论,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补充与发展,
使得信贷顺周期性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更加完备。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认证文章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

用户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