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余华

贡献者:游客193912841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4-09-18 16:38:52 收藏数:1273 评分:1.6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
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
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
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
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
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凤霞不幸变成了聋哑人。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
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
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
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
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
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
作者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
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
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折叠徐福贵
徐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后来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他的家产。败光家产后,
幸得妻子不离不弃,他也决定发愤图强。但在去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军。
后被解放军俘虏,给他返乡钱让其返乡,与家人重逢。本以为就此以后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
但又不得不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更迭。更加让他惨淡的是,他的儿子有庆因为跑去给县长夫人输血,
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医院。他本想着和那县长拼命的,但是后来却没想到连报仇都不行,
因为这县长刚好又是他被抓去当壮丁时的战友春生。
再后来他的女儿在生孩子的时候也因为大出血死在了这所医院,他的老婆家珍没过多久也因苦痛的命运而去世,
他的女婿因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孙子。但没想到的是,
最后连他的孙子也因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撑死了。
折叠家珍
家珍本来是镇上米行老板的千金小姐,福贵对其一见钟情,后来嫁给了他。但没想到福贵结婚后越来越败家,
越来越混账,但是家珍却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甚至怀着大肚子还去镇上,希望可以把福贵从赌场中拉走。
后来不得而终,一个人挺着肚子走了十几里夜路回家。在福贵败光家产后,他的父亲将其接回家中,
希望她与福贵不要再有往来。而在她生下有庆之后,她一个人背着有庆回到了家。
后来因为有庆的死不肯原谅春生,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春生轻生,她又激励春生说:春生,你要活着,
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在最后,随着她的儿子,女儿的死去,
生命的苦痛让这个好女人也活不下去,一睡不起。
折叠凤霞
凤霞是福贵的大女儿,在福贵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因为一场大病变成了聋哑人。从此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渐渐地越来越懂事了。而后,福贵为了能够供有庆读书,将其送给了别人,但在后来,她跑回家了,
福贵又不舍得送她走,就将她又留在了家里。在经历了少年时期的苦痛之后,凤霞嫁给了二喜,
生活变得好起来了,过了段安生的日子。但在最后,却又死在了产床上。
折叠有庆
有庆是徐福贵的小儿子,从生下来就经历穷苦的困扰。他喜欢跑步,鞋子经常穿坏,还被福贵责备,
为了鞋子能够安好,冬天光着脚就去上学。后来听说要献血,第一个跑到了医院,
但没想到却被活生生的吸死在了这里。
折叠二喜
二喜是凤霞的丈夫,偏头,是个城里人,搬运工。二喜为人老实,为了福贵的一句话,
因为要让凤霞结婚时喜庆点,花了大价钱来给凤霞撑场面。在结婚后,与凤霞很恩爱,但在凤霞死后,
精神一直不好。活着都是为了他和凤霞的儿子苦根,最后因为工地事故被两块石板压死了,
临死前只叫了一句:苦根。
折叠苦根
二喜和凤霞的儿子,生下来母亲就死了,开始一直是二喜带着,二喜死后,福贵带着他。因为穷困,
没有吃多少好的东西,有一天生病,福贵给他做了很多的豆子。可没想到,因为穷,他连豆子都是很少吃的,
这一下直接撑死在了家中。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主题思想
小说《活着》是余华创作中的分水岭。《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
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
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
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折叠艺术特色
通过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活着》的材料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
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题材,达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使读者的灵魂在苦难中得到了净化,获得了艺术的审美。
余华用类似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零度介入的方式来展现《活着》的悲剧美。
作者可以排除主体对苦难人生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好像站在"非人间的立场",
客观冷静地叙述人间的苦难。客观中立的叙事立场、温情深沉的情感基调在文本中的运用,
使得《活着》成为余华的风格的转型标志。
小说运用象征的手法,就是用死亡象征着活着。可能很少有人会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而白发人将黑发人一一送走的事情可能只能在小说中可以看到。
艺术的真实会让人相信世间不但有过活生生的福贵,而且将来还会有很多。
死亡的重复发生,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给读者出乎意料的震撼。
余华家把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难"的广度和深度,
使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形成的力量悬殊,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同时,
也放大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的精神力量,从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作品中死亡的重复发生,
除了福贵的父亲、母亲、妻子家珍的死存在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无不处于偶然:儿子友庆死于抽血过多,
女儿凤霞死于生孩子,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最后福贵所有的其人都一个个死去,
只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相伴,并且是那样乐观豁达的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
小说通过这些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复,更加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评价
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
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
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
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规。
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尔有轻松、优美、
善良的时刻……《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误导的命运如何摧毁人的生活。
余华的风格简洁而有力,直抵人心。小说的结尾令人难忘,唯一活着的老人福贵给他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贵。
叙述者看着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苍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独自一人:"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
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同样召唤着读者。
小说在历史动荡的背景上以貌似冷漠的语调,织就了一幅人性的挂毯。其冷静的风格使读者与福贵同甘共苦,
当好运垂顾他时,我们会欣然微笑,当他遭受厄运打击时,我们又会黯然神伤。悲剧总是接踵而至,
令人无法喘息,一个作家甚至因此称《活着》是"中国的《约伯书》"。
老农民福贵遇到一位游客,并由此回想了自己的过去……这对那永恒的中国时代老百姓生活的方式的成功描写正是
利益于中国新浪潮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余华。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认证文章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