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排队长,暑假带娃旅游属于没苦硬吃吗?暑假带孩子旅游有
来源:央视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来临,不少家长又开启带娃旅游模式。
“带孩子去看世界,见天地、见众生,让孩子开心”是李女士带娃旅游的初衷。暑假期间,
李女士和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到河南旅游。为了体验沉浸式旅游,他们特意花699元住进某主题公园内部。但是,
刚入住宾馆,当地就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和防汛提示。
李女士介绍,公园夜间的游园活动原本非常热闹,有跳舞、杂耍、巡游的队伍。
这也是7岁的大女儿期盼已久的游览项目。可惜的是,受到暴雨的影响,当天晚上所有游园活动都被取消了。
“灯光设备关掉了,园子里一片漆黑。这一晚孩子们只能待在宾馆里,啥也没干。”李女士表示,
这是她出门前完全没有想到的情况。
雨停之后,李女士又被景区的酷热和排队人数震撼。“小小的景区里全是人,不管做什么都要排队。
这是最让人崩溃、受不了的地方。”尤其是在某景区观看非遗表演“打铁花”的时候,露天场地里、走廊上、
台阶上全部挤满了人,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打铁花的高温加上炎热的天气,“真的觉得要被热死了,
挤死了”。
演出看到一半,李女士发现一岁半的小女儿“头发梢都往下滴汗”。她吓坏了,担心继续看演出孩子会脱水,
只能让丈夫先把孩子抱回宾馆。当李女士询问孩子旅游的感受时,7岁的大女儿只说了一个字——“热”。
“这三天忽冷忽热的,一会儿进空调屋,一会儿又到户外晒太阳,感觉孩子们从来没吃过这种苦。”
结束旅行回家之后,李女士的小女儿已经有发热症状,而她自己也双脚痛得没法走路,
丈夫更是承担了所有的辛苦任务,“全程抱着孩子、扛着行李,又累又乏”,到家以后倒头就睡。
而孩子在旅游中的实际收获,也与家长的预期相差很多。在观看实景演出时,
李女士被宏大的舞台场景和感人的历史故事深深吸引。但是,观看这场演出却是孩子口中“最难受”的经历。
“演出用宋代的几首词开场,孩子没有接触过自然看不明白,就会觉得热和无聊。”
李女士7岁的大女儿最喜欢的是一个叫“皇家冰库”的景点,“因为里面能滑滑梯,还可以玩雪车”。
暑假带孩子出门旅游到底有没有必要?
对于暑假亲子旅行的“艰苦”,两次带娃到武汉旅行的简女士一家已经有了经验。第一次“打卡”
语文课本中提到的一处著名景点时,简女士5岁的女儿“不愿爬楼,是爸爸抱上去的,又热又累”。但是,
孩子还不太能理解经典背后的文化,“对她来说这就是一个大建筑,木头砖头的,她不感兴趣。
孩子最感兴趣的是景点的网红雪糕”。
此外,简女士还去了不少武汉的知名“网红景点”。但孩子太小了,对这些人文和历史景点都不感兴趣,
“每次去都催着要走,给她买了玩具才开心起来”。简女士表示这场旅行真的很累,钱和时间都花了不少,
但是“玩得不尽兴”,孩子似乎也没有什么收获。这让她一度怀疑,暑假带娃旅游真的值得吗?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所长张杨认为,旅游其实对孩子人格的发展、世界观的塑造、
社交能力的提升有非常良好的正向作用。但是,“如果把旅游日程安排得太满,运动量太大,又不顾孩子的兴趣,
家长和孩子都会感觉到特别疲惫,容易产生不稳定的情绪,甚至让孩子对旅游产生厌烦的心态。
这样会把旅游这件开心的事情变成了不开心的旅程,而且非常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她建议家长,不要用投入产出的方式来功利性地看待旅游。“并不是去一次旅游就要打卡多少个景点,
到了景区需要背几篇诗词,到科技馆要学会几个公式、记住多少个知识点。这样目的性很强的旅游,
反而会给小朋友造成压力,甚至让他们不愿意再出门旅游,暑假的意义就失去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雷雳也表示:“三岁至六岁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已经基本具备了身体活动能力,
语言表达很顺利,也对世界充满好奇。这时候孩子最关心的是对世界的探索,有自己的目的性、主动性,
想自己去做事情。这个阶段,如果父母对孩子探索世界的想法给予支持,孩子就能获得做事的主动性,
成长得更有责任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来临,不少家长又开启带娃旅游模式。
“带孩子去看世界,见天地、见众生,让孩子开心”是李女士带娃旅游的初衷。暑假期间,
李女士和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到河南旅游。为了体验沉浸式旅游,他们特意花699元住进某主题公园内部。但是,
刚入住宾馆,当地就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和防汛提示。
李女士介绍,公园夜间的游园活动原本非常热闹,有跳舞、杂耍、巡游的队伍。
这也是7岁的大女儿期盼已久的游览项目。可惜的是,受到暴雨的影响,当天晚上所有游园活动都被取消了。
“灯光设备关掉了,园子里一片漆黑。这一晚孩子们只能待在宾馆里,啥也没干。”李女士表示,
这是她出门前完全没有想到的情况。
雨停之后,李女士又被景区的酷热和排队人数震撼。“小小的景区里全是人,不管做什么都要排队。
这是最让人崩溃、受不了的地方。”尤其是在某景区观看非遗表演“打铁花”的时候,露天场地里、走廊上、
台阶上全部挤满了人,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打铁花的高温加上炎热的天气,“真的觉得要被热死了,
挤死了”。
演出看到一半,李女士发现一岁半的小女儿“头发梢都往下滴汗”。她吓坏了,担心继续看演出孩子会脱水,
只能让丈夫先把孩子抱回宾馆。当李女士询问孩子旅游的感受时,7岁的大女儿只说了一个字——“热”。
“这三天忽冷忽热的,一会儿进空调屋,一会儿又到户外晒太阳,感觉孩子们从来没吃过这种苦。”
结束旅行回家之后,李女士的小女儿已经有发热症状,而她自己也双脚痛得没法走路,
丈夫更是承担了所有的辛苦任务,“全程抱着孩子、扛着行李,又累又乏”,到家以后倒头就睡。
而孩子在旅游中的实际收获,也与家长的预期相差很多。在观看实景演出时,
李女士被宏大的舞台场景和感人的历史故事深深吸引。但是,观看这场演出却是孩子口中“最难受”的经历。
“演出用宋代的几首词开场,孩子没有接触过自然看不明白,就会觉得热和无聊。”
李女士7岁的大女儿最喜欢的是一个叫“皇家冰库”的景点,“因为里面能滑滑梯,还可以玩雪车”。
暑假带孩子出门旅游到底有没有必要?
对于暑假亲子旅行的“艰苦”,两次带娃到武汉旅行的简女士一家已经有了经验。第一次“打卡”
语文课本中提到的一处著名景点时,简女士5岁的女儿“不愿爬楼,是爸爸抱上去的,又热又累”。但是,
孩子还不太能理解经典背后的文化,“对她来说这就是一个大建筑,木头砖头的,她不感兴趣。
孩子最感兴趣的是景点的网红雪糕”。
此外,简女士还去了不少武汉的知名“网红景点”。但孩子太小了,对这些人文和历史景点都不感兴趣,
“每次去都催着要走,给她买了玩具才开心起来”。简女士表示这场旅行真的很累,钱和时间都花了不少,
但是“玩得不尽兴”,孩子似乎也没有什么收获。这让她一度怀疑,暑假带娃旅游真的值得吗?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所长张杨认为,旅游其实对孩子人格的发展、世界观的塑造、
社交能力的提升有非常良好的正向作用。但是,“如果把旅游日程安排得太满,运动量太大,又不顾孩子的兴趣,
家长和孩子都会感觉到特别疲惫,容易产生不稳定的情绪,甚至让孩子对旅游产生厌烦的心态。
这样会把旅游这件开心的事情变成了不开心的旅程,而且非常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她建议家长,不要用投入产出的方式来功利性地看待旅游。“并不是去一次旅游就要打卡多少个景点,
到了景区需要背几篇诗词,到科技馆要学会几个公式、记住多少个知识点。这样目的性很强的旅游,
反而会给小朋友造成压力,甚至让他们不愿意再出门旅游,暑假的意义就失去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雷雳也表示:“三岁至六岁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已经基本具备了身体活动能力,
语言表达很顺利,也对世界充满好奇。这时候孩子最关心的是对世界的探索,有自己的目的性、主动性,
想自己去做事情。这个阶段,如果父母对孩子探索世界的想法给予支持,孩子就能获得做事的主动性,
成长得更有责任感。”
下一篇:我们都一样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