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好的父母:发自己的光,顺便照亮孩子

贡献者:zjx2000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4-02-06 06:02:35 收藏数:14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世上最好的父母:发自己的光,顺便照亮孩子
你被自己的孩子“怼”过吗?
前天晚上,儿子磨磨蹭蹭不愿意写作业,老公跟在后面催了又催。可儿子还是跟没听见一样,自个儿玩自个的。
老公一着急,就骂了儿子几句。
没承想,儿子一下子委屈极了,鼓着嘴憋着泪:
“为什么你能天天玩手机,我要天天写作业?”
“你们就知道自己快活,是要把我累死吗?”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真不敢相信,这些话是从7岁孩子的嘴里说出来的。
老公也愣住了,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接。
仔细想想,我们总是抱怨孩子不够努力,骂孩子臭毛病多,将一切问题都怪到孩子头上。
可我们耳提面命逼孩子去做的,自己又做到了几分?
身为父母,我们真的尽到了陪伴和引领的责任了吗?
01
教育最忌讳的,是父母的“双标”。
杭州一个11岁的小男孩,被爸爸“气”到离家出走,彻夜未归。
民警好不容易找到他,可他却不愿意回家,因为“看不惯爸爸在家的样子”。
原来孩子爸爸每天回到家,不是刷视频,就是打游戏,什么家务活都不干,也不陪他写作业,只在沙发上躺着。
男孩想让爸爸陪自己玩一会,爸爸却总是敷衍他:“忙着呢,一边去!”
有时看到爸爸玩手机,他也忍不住想玩,可爸爸却不准,还动不动就要揍他。
男孩越想越气,觉得在这个家待不下去了,就干脆偷偷溜走了。
有多少父母是跟这位爸爸一样,对待自己和对待孩子有双重标准。
禁止孩子看手机,自己却每天刷视频;
要求孩子规律作息,自己却天天熬夜;
逼着孩子学习,自己却从来没有碰过书。
最失败的父母莫过于此,自己没做好,却拼命逼孩子,觉得自己哪儿都对,错全怪孩子。
父母如此“双标”,孩子会怎么想呢?
在央视教育短片《听,孩子们在说》里,孩子们说出了自己心声。
一家三口坐在一起,爸爸低着头打游戏,妈妈则在吃零食追剧,女儿只能孤独地抱着玩偶:
“你们让我自觉学习,但是你们通常自己都管不住自己。”
当父母只顾着抽烟打牌,家里环境凌乱又嘈杂,孩子只能落寞地坐在角落里:
“我知道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但你们也不是别人家的父母。”
父母总是用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却用低标准来放纵自己,孩子只会心生反感,变得越来越叛逆、不服管。
因为父母的言行不一,会一点点削弱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你说得再多再对,却连自己都做不到,孩子自然也不会信服,他们只会反过来质问你“凭什么?”
02
孩子的毛病,都是父母问题的投射。
漫画师王原有几幅父子漫画,我每看一次都会感慨万千。
家长会上,老师跟学生父亲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小动作特别多。
讽刺的是,父亲此刻也正在做着小动作。
客厅里,父亲抱怨自家孩子不如隔壁小孩。
明明两个孩子一起开始练琴,隔壁小孩能一直坚持,自家孩子却早早放弃,只知道贪玩享乐。
他只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却没看到别人家的父母也在努力。
孩子就是最好的镜子,折射出了父母真实的模样。
很多父母,心里是想教好孩子,嘴上也是苦口婆心,但行动上却反差太大。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课堂。孩子的思想语言、行为模式,都是从父母
的身上复刻来的。
小孩的问题,多数“根”在大人身上。
有一位父亲,平日里特别喜欢喝酒,每天都不忘去镇上的酒馆喝一杯。
一天,下着鹅毛大雪,他还是照常走向了酒馆。
可他忽然发现,身后好像有人在跟着他。
他猛地一回头,发现儿子正在雪地里一步步踩着自己的脚印,还特别兴奋地喊着:
“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往前走呢!”
他心头一震,顿时悔恨万分。也是从那天起,他再没去过酒馆,而是常常去镇上的图书馆。
特别认同一句话,教育的本质,不是管束,而是影响。
有时候我们总想通过打骂和逼迫,让孩子懂事上进,却忽略了“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代替父母“身教”的影响。
若是自己得过且过,就别怪孩子不思进取,若是自己懒散放纵,就别指望孩子自我约束。
孩子不会长成我们期待的样子,只会长成我们本身的样子。
所以,在批评孩子之前,不妨先审视自身,在要求孩子之前,先努力让自己做到。
03
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培养优秀孩子的沃土。
还记得高考战神王金战吗?
他带的一个班,有37人考进清华北大,还有10人进入剑桥、耶鲁等世界名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不光是一名厉害的班主任,更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也被他培养进了北大。
在女儿读高三的时候,大多数家庭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
当时为了给女儿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的学习环境,全家便约定好了,这一年都不看电视。
他还给电视贴上了封条,说要等女儿上了大学才能“开封”。
到了大年初一,女儿主动提出要跟着王金战去办公室里学习,好让妈妈在家看春晚重播。
父女俩带了几包方便面,在办公室里一待就是一天,女儿复习功课,他在一旁写书,直到晚上11点才回家。
多年之后,考上北大的女儿对王金战说:
那个春节是自己人生前17年中最难忘、最充实的一个春节。
王金战认为,一个家庭里若父母能坚持做两件事,孩子的成绩必然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一是全家不看电视,二是全家放下手机。
有句话说得好,你把孩子丢在垃圾堆一样的环境里,就别指望孩子能成才。
父母若是习惯手不离机,无形中也在告诉孩子:玩手机比看书学习重要。
反之,父母若是时常捧着书本,孩子潜意识也会认为:读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北京一对夫妻,家里两间书房,藏书三万本。
夫妻俩回家之后,不开电视,也不刷手机,就是默默看书。
在父母的影响下,女儿也是一个“小书虫”,才7岁已经看了近千本书。
阁楼的书房也成了女儿的秘密基地,她经常一个人一坐就是一下午。
书香,是对孩子最好的浸润;书房,是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
与其使劲儿硬逼着孩子看书学习,倒不如以身作则,自己去阅读书籍、提升自己。
在环境的熏陶和父母的影响下,孩子自然也会求知上进、出类拔萃。
04
先让自己发光,才能照亮孩子。
很多父母都会疑惑:
我事事以孩子为先,将所有的时间和心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可孩子仍然不成器。
而那些优秀孩子的父母,你问他们到底怎么教育孩子的,他们总说:我们啥也没管,全靠孩子自己。
这是为什么呢?
育儿先育己,教人先自教。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会逼迫孩子,而是会把所有的劲都使在自己身上。主动成长,修炼自身,给孩子打好样。
想起我身边的一位朋友。
她原本是一家公司高管,因为工作努力能力突出,很受老板器重。
但儿子即将面临小升初,她思考良久,还是决定狠心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归家庭。
然而儿子说的一番话,改变了她的想法:
“妈妈,你千万不要为了我委屈自己,放弃了追求,你要做我一辈子的榜样,我很喜欢那个充满干劲儿
闪闪发光的你。”
其实,相比我们为孩子做了什么,我们自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为重要。
教育这条路很漫长也很艰难,但榜样却是唯一的捷径。
或许我们文化程度不高,不能为孩子授业解惑,但我们可以做一个踏实、勤奋、上进的人。
我们身上这些正向的品格,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就像董宇辉所说的,教育的本质不是言传身教,而是身教言传。等你做到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言传了,孩
子都能看得见。
闭上嘴,抬起腿,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这便是最好的教育。
只有我们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活成一道光,去照亮孩子的人生路,做他们最好的领路人。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