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介绍

贡献者:da疯子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4-01-20 11:09:27 收藏数:9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人物生平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是金石家。
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
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1107年移居青州。
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
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
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
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
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
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
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
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
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
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碧鸡漫志》中说:“赵死,
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
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
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
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孙氏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
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
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宋史·艺文志》中说她有
《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
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一、艺术手法
1、白描手法
国画李清照词不以辞采取胜,而是“用浅俗之语,
发清新之意。”通俗中见典雅,具有自然淡雅的艺术风格,
达到朴素之美的境界。例如《声声慢》开头连用“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具有独创性,
做到了自然朴素,不见凿痕。尤其是“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心理刻画,全用白描手法,
正是李清照词语的生命力之所在,是李清照词被后人吟咏不哀的主要原因。
2、诗词手段
诗词的语言必须具备精炼凝重的特点,
在短小的篇幅中蕴含丰富的内容,体现出诗人的感情。
例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仅用33个字就细腻地概括了
词人热爱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心理。其中“肥”、“瘦”二字,
极其精炼地概括描绘出春末夏初风吹雨打之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
李清照词的语言既经锤炼而又清新自然,不受前人约束。
3、和谐的音调
李清照的词十分注重音律声调的和谐美。
她的词给人一种旋律优美,富于感情变化和韵味浓厚的美感。
李清照很重视音律声字,强调“协律”,但在创作中又不受束缚。
节奏是构成诗歌音乐和谐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清照善于运用错综变化的声调韵律的不同节奏,
来表达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如《声声慢》这首词在声调艺术上的大胆创新,
是宋词中绝无仅有的。不仅在单调上表现出高低起伏、
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节奏感,同时,在感情上也层层深入,
把人物感情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李清照词不仅在叠字运用方面具有美感,
而且在叠句和偶句运用上也具有美感。
二、写作风格
1、善于移情于物
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
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
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  
其显著特点:
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通之典,为避生僻晦涩;
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
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  
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即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
又以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
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
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其重大贡献,
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2、词构思精巧
善于造境,实可谓篇篇佳构。有的前乘后继,一泻千里;
有的层层设疑,由果追因,储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
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词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功底。
通过神奇的艺术构思把自己凄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
婉约蕴藉,跌宕曲折的表现了出来。
3、语言独具风格
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她的语言明白家常,
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李清照独能用浅欲之语,
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
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
全无雕饰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对语言的煅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读音的情感后,
又能从口语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
李清照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谐很高,
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
增强了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叠字,
这十四个叠字,取得了出人所思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
达到了“复而不厌,迹而不乱”的艺术境地。
三、历史评价
总体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
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
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
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
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
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
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
而尤通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
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
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
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
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
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
“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感触,
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
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
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
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
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
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
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
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
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四、名人评价
1、亲属成员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
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日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
常以文章相往来。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
都荣登进士,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父亲王圭在宋神宗
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
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歧国公。
善文学《宋史·李格非传》误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
2、情感经历
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
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
但是这个可怜而且可恨的高宗赵构并不代表国家,
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她从建康出逃,经越州、
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
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
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
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
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
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
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
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
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
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3、婚变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
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
这个张汝舟,刚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
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
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
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
真正是同床异梦。无奈之中,李清照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
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
自己才能脱离苦海。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
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
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
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
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
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
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
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清照只坐了
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件事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其实,
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且不影响李清照人品,
宋人多家谈及此事,应当可信。古人辩诬之说,
实际是受封建礼教观念束缚的结果。)
4、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李清照推入深深的苦海,
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
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
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
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
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
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
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
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
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
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
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
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
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
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
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
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
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
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
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
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
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
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五、主要作品
1、词
《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
《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凤凰台上忆吹箫 》等。
2、诗
《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
《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夏日绝句》等。
3、文
《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六、后世纪念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自明朝以来,中国出现了四处“李清照纪念馆(堂)”和多处“藕神祠”。
李清照纪念堂
章丘清照园位于明水百脉泉畔, 占地总面积为1.8万平方米,
其中房屋建筑1270平方米,水面1500平方米,绿地1万平方米。
于1997年5月1日正式开放。
山东青州纪念馆
青州李清照纪念馆位于青州古城西门外洋溪湖畔。
占地约630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内有甬道北去,
道东建有顺河楼,西边为四松亭,均为清代建筑。
甬道尽头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
门上书有著名词人萧劳书写的匾额“李清照纪念馆”。
山东济南纪念堂
济南李清照纪念堂设在趵突泉公园内、
柳絮泉北侧的一处庭院中,总面积约为360平方米。
这一庭院北宋时为济南盛族张氏的庭院,到了金代改为灵泉庵,
清末改为咸丰进士山东巡抚丁宝祯的祠堂。
因清代初期诗人田雯一首《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
人们误认李清照故居即在柳絮泉边,其后文人墨客皆牵合附会,遂有李清照故宅在济南之说。
浙江金华纪念堂
金华李清照纪念堂设在金华市南隅八咏路八咏楼上。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又名元畅楼,为南朝齐隆昌元年
(494年)东阳太守沈约修建,1994年,
八咏楼文物保护管理所将八咏楼正厅改为李清照纪念堂。
因李清照曾在杭州西湖清波门一带居住过,
有关部门在柳浪闻莺公园内,择地于水杉林的小溪边,
建造了清照亭,于2002年开放。济南历城区蟠龙山森林公园内,
也设有清照亭,2004年开放。
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神,供奉于济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
自清代起,济南人民就将李清照封为藕神以祭祀。
另外在济南的泉城广场、河南开封的滨河路、
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三层环廊均有李清照的全身雕塑。
声明:以上所有内容百度搜的,仅供打字使用,不代表本人观点,
本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删除。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

用户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