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亚里士多德1

贡献者:游客140490353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0-12-02 21:10:51 收藏数:8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亚里士多德
……一位希望澄清我们观念的严谨的逻辑学家……
妈妈睡午觉时,苏菲跑到密洞去。之前她已经把一块糖放在那个粉红色的信封里,信上并写着“艾伯特收
”。
密洞中并没有任何新的信,但几分钟后她听到狗儿走近的声音。
“汉密士!”她喊。一转眼,它已经钻进密洞,嘴里衔着一个棕色的大信封。
“乖狗狗!”汉密士正像海象一般在咻咻喘气。苏菲一手抱着它,一手拿起装有一块糖的粉红色信封,放
在它的嘴里。然后汉密士便钻过树篱,奔回树林中。
苏菲焦急地打开大信封,心想信里不知是否会提到有关木屋与小船的事。
信封里还是像往常那样装了几张用纸夹夹住的打字信纸。不过这次里面还有另一张信纸,上面写着:
亲爱的侦探小姐(或小偷小姐):
有关阁下擅闯小屋的事,我已经报警处理了。
说着玩的。其实,我并不很生气。如果你在追求哲学问题的答案时,也有同样的好奇心,那你的前途真是
不可限量。只是我现在非搬家不可了,这是颇恼人的一点。不过我想我只能怪自己,我应该早就知道你是那种喜欢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
祝好。
艾伯特笔
苏菲松一口气,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原来他一点也不生气,但他为何非搬家不可呢?
她拿了这一沓信纸,跑到楼上的房间去。她想,妈妈醒来时,她还是待在屋里比较好。不久她便舒适地躺
在她的床上,开始读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种种。
亲爱的苏菲:
柏拉图的理型论也许使你很震惊。其实有这种感觉的不只你一个人而已。我不知道你对这个理论是否照单
全收,还是有所批评。不过,即使你不能完全同意,你也大可放心,因为同样的批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三八四~
公元前三二二年)都曾经提出过。
亚里士多德曾经在柏拉图的学园中进修了二十年。他并不是雅典当地的人士,他出生于马其顿,在柏拉图
六十一岁时来到他的学园进修。他的父亲是一位很受人敬重的医生(所以也算是一位科学家),这个背景对于亚里
士多德的哲学事业影响颇大,他因此对研究大自然极感兴趣。他不仅是希腊最后一位大哲学家,也是欧洲第一位大
生物学家。
我们可以说柏拉图太过沉迷于他那些永恒的形式(或“理型”),以至于他很少注意到自然界的变化。相
反的,亚里士多德则只对这些变化(或我们今天所称的大自然的循环)感到兴趣。
说得夸张一些,我们可以说柏拉图无视于感官世界的存在,也无视于我们在周遭所见的一切事物。(他只
想逃离洞穴,观察永恒的概念世界。)亚里士多德则正好相反:他倾全力研究青蛙与鱼、白头翁与罂粟等事物。
我们可以说,柏拉图运用他的理性,而亚里士多德则同时也运用他的感官。
他们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也显现于他们的写作上。柏拉图是一位诗人与神话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文章
则朴实精确,一如百科全书。此外,他有许多作品都是他进行实地研究的结果。
根据古籍记载,亚里士多德写了一百七十本书,其中只有四十七本保存至今。这些作品都不完整,大部分
都是一些演讲的笔记。在他那个时代,哲学主要仍是一种口头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在欧洲文化的地位并不仅是因为他创造了许多现代科学家使用的词汇,同时也是因为他是一位
伟大的组织家,他发明了各种科学并且加以分类。
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涉及各种科学,但我只想讨论其中较为重要的领域。由于我们已经谈了许多柏拉图的哲
学,因此一开始我们要听听亚里士多德如何驳斥柏拉图的理型论。然后,我们再来看他如何总结前人的理论,创立
他自己的自然哲学。
我们也会谈到他如何将我们的概念加以分类,并创建理则学(或称逻辑学)这门学科。最后,我将略微讨
论亚里士多德对人与社会的看法。
如果你可以接受这种安排,那就让我们卷起袖子开始吧!
没有天生的概念
柏拉图和他的前辈一样,想在所有变化无常的事物中找出永恒与不变之物。因此他发现了比感官世界层次
更高的完美理型。他更进一步认为理型比所有的自然现象真实。他指出,世间是先有“马”的理型,然后才有感官
世界里所有的马匹,它们就像洞壁上的影子一般达达前进。因此“鸡”的理型要先于鸡,也先于蛋。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柏拉图将整个观念弄反了。他同意他的老师的说法,认为一匹特定的马是“流动”的,
没有一匹马可以长生不死。他也认为马的形式是永恒不变的。但他认为马的“理型”是我们人类在看到若干匹马后
形成的概念。因此马的“理型”或“形式”本身是不存在的。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马的“理型”或“形式”就是
马的特征,后者定义了我们今天所称的马这个“种类”。
更精确地说,亚里士多德所谓马的“形式”乃是指所有马匹都共有的特征。在这里姜饼人模子的比喻并不
适用,因为模子是独立于姜饼人之外而存在的。亚里士多德并不相信自然界之外有这样一些模子或形式放在它们所
属的架子上。相反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存在于事物中,因为所谓形式就是这些事物的特征。
所以,亚里士多德并不赞成柏拉图主张“鸡”的理型比鸡先有的说法。亚里士多德所称的鸡的“形式”存
在于每一只鸡的身上,成为鸡之所以为鸡的特色,例如:鸡会生蛋。因此真正的鸡和鸡的“形式”就像身体与灵魂
一般是不可分割的。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的理型论的大要。这是思想上的一大转变。在柏拉图的理论中,现实世界中
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理性来思索的事物。但对亚里士多德而言,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
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柏拉图认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一切事物纯粹只是更高层次的概念世界(以及灵魂)
中那些事物的影子。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正好相反。他认为,人类灵魂中存在的事物纯粹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因此
自然就是真实的世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柏拉图是陷入了一个神话世界的图像中不能自拔,在这个世界中人
类的想象与真实世界混淆不清。
亚里士多德指出,我们对于自己感官未曾经验过的事物就不可能有意识。柏拉图则会说:不先存在于理型世界中的
事物就不可能出现在自然界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如此的主张会使“事物的数目倍增”。他用“马的理型”来
解释马,但那是怎样的一种解释呢?苏菲,我的问题在于:这个“马的理型”从何而来?世间会不会有另外一匹马
,而马的理型只不过是模仿这匹马罢了?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想法与意念都是透过我们看到、听到的事物而进入我们的意识。不
过我们也具有与生俱来的理性,因此天生就能够组织所有的感官印象,并且将它们加以整理与分类,所以才会产生
诸如“石头”、“植物”、“动物”与“人类”等概念。而“马”、“龙虾”、“金丝雀”这些概念也是以同样的
方式形成的。
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人天生就有理性。相反的,根据他的说法,具有理性正是人最大的特征。不过在我们
的感官经验到各种事物之前,我们的理性是完全真空的。因此人并没有天生的“观念”。
一件事物的形式乃是它的特征
在批评柏拉图的理型论后,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苏菲,假设现在你眼前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正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因
此我们所谓的一只鸡的“形式”就是指鸡这种动物的特征,也可以说是鸡的各种行为。当这只鸡死时(当它不再咕
咕叫时),它的“形式”也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说起来很悲哀),但这时它已经不再是鸡了

就像我先前所说的,亚里士多德对于自然界的变化很感兴趣。“质料”总是可能实现成某一特定的“形式
”。我们可以说“质料”总是致力于实现一种内在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物质从“
潜能”转变为“实现”的结果。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