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我为什么不愿意和你见面了

贡献者:游客8073103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16-05-31 17:38:02 收藏数:72 评分:1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如果要列一列我人生中最不愿意做的几件事情,有一件一定是和老朋友见面。
当然现实是,以前的老朋友已经基本不见面了。
1
我的生命中开始出现朋友这个概念,是因为初中的时候遇到了大黑。
他是从普通班转到我们提高班来的,成绩并不好,我想应该是因为家里面比较有关系,所以对他一直没什么好感。
但是有一点要感谢他,自从他来了我们班之后,我就不再是班上皮肤最黑的那个人了。因为皮肤黑的特点,班上
同学还给我们俩取绰号,他叫大黑,我叫二黑。
我是那种下了课永远钉在座位上的人,性格沉闷,不会主动搭讪,所以一直和同学们都混得半生不熟,更谈不上
有什么朋友。
有天课间,大黑突然跑来硬要和我比到底谁的皮肤更黑。他高度近视,眼睛奇小。不停地边傻笑边指着我说明明
我比他黑,各种找话开我玩笑。
我比较内向,就没怎么搭理他,他好像也没觉得尴尬。我很奇怪地没有生气,反而觉得他很好玩。
于是两个人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认识,又莫名其妙地成了闲着没事就观察对方是不是又黑了的最佳损友。
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看奇幻小说,还是大黑带我入的坑。当时有一本奇幻杂志一周出一本,我们就一人买一次,
交换着看。我还时常把我“创作”的小说拿给他看,他经常能猜出我写的蹩脚故事的结局,然后无情地嘲笑。
那时候我情商还没怎么发育,为人处世都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什么叫做说话之道,所以常常和同学闹矛盾。
大黑反而性格幽默,脾气温和,很受欢迎。有一次我不知道第几次和班上某同学冷战,互相看不顺眼,大黑就
悄悄在我桌子里面塞了一本卡耐基写的《人性的弱点》,留下张纸条看看这本书,学学怎么说话做人,以后少
和人吵架。他很少直接表达情绪,对我的关心也是用一种很低调和委婉的方式。
后来我问他,明明一点都不熟,当时为什么要跑来和我比黑。
他说,因为他看上了我同桌,又不好意思主动和喜欢的女生搭讪,所以就拿我来声东击西了……
2
升高中的时候,我去了很远的省城,大黑留在市里。那时候还流行写同学录,我就给他写了句勿忘我,常联系。
认真地签下了自己练了许久的签名。
只是没想到,我们后来的谈话都是以常联系来结束,实际上联系的次数却寥寥无几。
和大黑的生活交集越来越小,能够感同身受的心情也越来越少。我们在电话里诉说着各自的新生活,努力和
对方描绘着那些不曾一起经历的时光,却想让彼此都体会到和自己一样的心情。身边也都慢慢出现了其他可以
分享的人,电话越来越少,偶尔发短信,也都是离不开几个固定句式。
高一寒假回家,和大黑去逛初中的老校区。他问我,上了高中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不爱和别人说话。我一时不
知道说什么,笑了笑回答说:当然还是一样,性格哪有那么容易变。
其实,上了高中以后我变得很活泼,极端自我的性格也改了不少,可能是得益于大黑给我看的那些教人如何
处事的鸡汤书吧。
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在这个老朋友的面前表现出一个和他印象中不一样的我,我们都习惯了对方以前的样子,
只是我们都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上了大学,我去了厦门,大黑去了河北,南北相望,隔得更远。假期的几次见面,都在没话找话中散去。
我仍然珍重这个老朋友。只是,地理位置上的距离再远,终究没有我们心里的距离远。
3
两个好朋友关系深厚到一定程度时,是可以让所有的人际交往学理论都不再成立的。
我骂你之前从来不需要先夸你,因为你一定知道我们的友情不需要拐弯抹角,我的每一句指责和批评都是为了
骂醒你,给予安慰,指以方向,源自真心。
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件小事都变成畅谈两个小时的话题,从不觉得啰嗦;也可以呆在一起一言不发各忙各的,
从不觉得尴尬。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无论哪一种状态都是舒服的状态,不需要刻意,不需要敷衍。
在别人面前,我全副武装,处处小心。在你面前,我卸下心防,无所忌惮。
可是,恰恰是因为曾经我们对彼此过于了解,现在却对你的圈子一无所知,这种落差让我们之间的相处
变得越来越刻意。
刻意去联系,刻意去找话题,甚至刻意去关心。我们都心知肚明以前那种朋友的感觉已经找不回来了,
只有仅存的回忆苦苦支撑起了偶尔的联系和寒暄。
我们和不熟悉的人相处,需要时常“应付”。努力的去找话题,开着一些为了不让气氛冻结的玩笑,
即使感觉到再尴尬也仅仅只是尴尬,不会再有其他的感觉。
但是一旦和老朋友之间相处起来也开始变得需要应付的时候,那种尴尬,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一种难受。
所以,我越来越不愿意和老朋友见面了。不是甘愿放弃和老朋友的感情,而是不想面对一群最熟悉的面孔,
心中却满是物是人非的酸楚。
我们必须学会接受,有的人注定只能陪伴我们走完其中一段人生。即使曾经承诺会天长地久的友情,渐渐淡了,
但是只要回忆依旧能够让人感动,就足够值得庆幸。
感谢曾经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位朋友,我不曾忘记那一段因为有你而如此美妙的青春。希望你想哭泣的时候
都有人安慰,想欢笑的时候都有人分享,想喝酒的时候都有人陪伴。
即使那个人不再是我,我也愿意在你看不到的远方,为你举杯。
你有没有一个老朋友,曾经深夜把酒诉衷肠。
友谊如能天长,是幸运;友谊无法长久,是命运。
人生不能没有规划,但是不会严格按照你的规划走。
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变数,你本想读个重点大学,可最终还是屈服,读了个二本;
你遇到了你喜欢的女孩,本想跟她一生一世,奈何她根本对你没感觉。
你或许会因种种的不顺利而失落伤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个人喝酒,但你可知所有的这些没有人会在意。
又或许你笃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工作学习到深夜,准备考研,做兼职,甚至想到写作画画,
只为把自己变得更好,以获取你喜欢的人的注意。
但是后来你发现不论你变成了怎样,你还是你,她依然还是她,你们没有交集。
终于有一天,你貌似顿悟了,自己能感受的世界才是自己的,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或风风火火,
或默默无闻,而所有的一切都不在别人的口舌上,也不在别人的目光中。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别人口中的高调与低调,只是你选择生活的一种方式,没有浅薄与高深之分,更没有对与错。
在没有侵犯别人的情况下,你所做的一切能使自己更快乐的做法,都应该被允许。
世上只有一条路,就是你脚下正在走的这条。你只要在这条路上领略你所能看到的风景,培养那触手可及的感情,
做自己喜欢的事业,那么你就会少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狂想,多一些安稳与快乐。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聪明坚定刻苦,作为一个普通人该拥有的一切他都拥有,应该说是比较幸福的。
但是他一直有个感觉: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很失败。而他认为他最大的失败,是没有读全国最好的大学,
于是他日日夜夜地刻苦学习,总想着有一天能考上,然而五年过去了,他始终没能考上。我问他你还要考吗?
他说他还要,但是他会选择一个更合适的,抛弃远远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狂想。
有人说他屈服于现实,抛弃了自己的梦想。但是那种不切合实际的梦想,坚持又有何用?
人生如白狗过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并非真理,那种抱一式而拯天下的妄想,本应该尽早放弃。
你的生命里肯定遇到过很多很好的异性朋友,你本来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开始一场一生一世的爱情,
可是你不甘心,你定要找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而这种喜欢与不喜欢,怎可能都遵从你的意志,一年年过去了,
你还在高傲地单身。你感觉你的人生中应该有一个你非娶不可的女孩,但是当你设定的那个人已经嫁给了别人,
那么你呢?你当如何?你该不会孤独终老,一遍一遍舔舐着自己的孤独吧?
真如此,你又如何对得起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对得起这来世上走一遭的幸运。
爱情都会有的,但并不存在那么一个非怎样不可的人,你爱情的开始是世上不确定的任何异性,
伴随着的是惊喜,是温暖,是陪伴,是风雨与共,是幸福共享。
任何不愉快的相遇都应该抛弃,任何需要考验的爱情,都不是真正的爱情。
世界上没有最好走的路,也没有非娶不可的人。树是那么地绿,
阳光是那么地美好,世界是那么地大,何不出去走走。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吸收资讯是一种学习,同样地,对你以前不了解的事开始理解了,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在这两种学习当中,
却有很重要的差异。
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想要被启发,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
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如果用你记得住什么事情,和你解释得了什么事情之间的差异来说明,就会比较容易明白。如果你记得某个作者
所说的话,就是你在阅读中学到了东西。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你甚至学到了有关这个世界的某种知识。但是不管
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
获。你并没有被启发。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当然,你可以同时记得作者所说的话,也能理解他话中的含义。吸收资讯是要被启发的前一个动作。无论如何,
重点在不要止于吸收资讯而已。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第一种的无知是连
字母都没学过,当然无法阅读。第二种的无知却是读错了许多书。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
(Alexander Pope)称这种人是书呆子,无知的阅读者。总有一些书呆子读得太广,却读不通。
希腊人给这种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的人一种特别称呼,这也可运用在任何年纪、好读书却读不懂的人身上。他们
就叫“半瓶醋"(Sophomores)。
要避免这样的错误—以为读得多就是读得好的错误—我们必须要区分出各种不同的阅读形态。这种区分对阅读的
本身,以及阅读与一般教育的关系都有很重大的影响。在教育史上,人们总是将经由指导的学习,与自我发现的
学习区别出来。一个人用言语或文字教导另一个人时,就是一种被引导的学习。当然,没有人教导,我们也可以
学习。否则,如果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要人教导过,才能去教导别人,就不会有求知的开始了。因此,自我发现的
学习是必要的—这是经由研究、调查或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
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就是没有老师指导的方式,而被引导的学习就是要旁人的帮助。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只有真正
学习到的人才是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如果说自我发现的学习是主动的,指导性的学习是被动的,很可能会造成
谬误。其实,任何学习都不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该死气沉沉。这是非常真确的道理。事实上,要区分
得更清楚一些的话,我们可以称指导型的学习是“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用不着像心理学家作深人的研究,
我们也知道教育是非常特殊的艺术,与其他两种学术—农业与医学—一样,都有极为重要的特质。医生努力为病人
做许多事,但最终的结论是这个病人必须自己好起来—变得健康起来。农夫为他的植物或动物做了许多事,结果是
这些动植物必须长大,变得更好。同样地,老师可能用尽了方法来教学生,学生却必须自己能学习才行。当他学习
到了,知识就会在他脑中生根发芽。
指导型的学习与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或是我们宁可说是在辅助型,及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之间的
差异—一个最基本的不同点就在学习者所使用的教材上。当他被指导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自我发现时—学习者的
行动立足于传达给他的讯息。他依照教导行事,无论是书写或口头的教导。他学习的方式就是阅读或倾听。在这里
要注意阅读与倾听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果抛开这两种接收讯息方式之间的微小差异性,我们可以说阅读与倾听是同
一种艺术—被教导的艺术。然而,当学习者在没有任何老师指导帮助下开始学习时,学习者则是立足于自然或
世界,而不是教导来行动。这种学习的规范就构成了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的学习。如果我们将“阅读”的含义放
宽松一点,我们可以说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严格来说,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就像
指导型的学习(被教导,或辅助型的学习)是阅读一本书,包括倾听,从讲解中学习的一种艺术。那么思考呢?
如果“思考”是指运用我们的头脑去增加知识或理解力,如果说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与指导型的学习是增加知识的
惟二法门时,那么思考一定是在这两种学习当中都会出现的东西。在阅读与倾听时我们必须要思考,就像我们在
研究时一定要思考。当然,这些思考的方式都不相同—就像两种学习方式之不同。为什么许多人认为,
比起辅助型学习,思考与非辅助型(或研究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更有关联,是因为他们假定阅读与倾听是丝毫不
需要花力气的事。比起一个正在作研究发明的人,一个人在阅读资讯或消遣时,确实可能思考得较少一些。而这些
都是比较被动的阅读方式。但对比较主动的阅读—努力追求理解力的阅读—来说,这个说法就不太正确了。没有
一个这样阅读的人会说,那是丝毫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工作。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一个人还必须运用他的感觉与想像力。一个人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
想像力。我们要再提一次,这就是在非辅助型的学习中经常想要强调的任务,而在被教导型的阅读,或倾听学习中
被遗忘或忽略的过程。譬如许多人会假设一位诗人在写诗的时候一定要运用他的想像力,而他们在读诗时却用不
着。简单地说,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像的
空间,再者当然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这么说的理由在于:阅读也就是一种发现—虽然那是经过帮助,
而不是未经帮助的一个过程。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何谓平
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
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
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
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
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
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
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炼,阅读是锻铸
的重要一环。
阅读专业书籍当然必要,但主要为了今后职业的需要。鲁迅说:“这样的读书,和木斧的磨斧头,裁缝的理
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伶。
生命的活力在于它的弹性,大学时代的生命弹性,除了运动和娱乐,最重要的体现为对世界整体的自由接纳
和自主反应,这当然是超越专业的。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认证文章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

用户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