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在人间》:唯有自救,方能得救
高尔基《在人间》:唯有自救,方能得救
1916年,高尔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二部小说《在人间》。
这部小说与他的《童年》《我的大学》并称为“自传体二部曲”。
作为一本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阿廖沙的经历,其实有着高尔基的影子。
阿廖沙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相继去世,他只得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十岁那年,他为了补贴家用,不得不到城里打工。
在此期间,他历经无数磨难,被人欺辱打骂,受尽颠沛流离。
但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处境,他都不曾自暴自弃。
他依旧决定做一个勇敢而坚强的人,不为环境所束缚,历经挫折而蜕变。
正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所说: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难,才能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苦难就是道场,人生就是修行。
唯有在苦难中磨砺自己,才能完成最终的救赎。
在底层,于阴暗中竭力求生。
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只得带着他回到外祖父家。
因为生意萧条,开染坊的外祖父脾气日渐暴躁,经常打骂家人。
在这种极度压抑的家庭环境中,舅舅和表哥也变得越来越冷漠,亲人之间毫无感情,尽是敌意。
好在日子虽然难熬,但总有一缕光温暖着阿廖沙,那便是来自外祖母的关爱。
外祖母勤劳善良,对人和善,她时常会讲故事给阿廖沙听,让他感受到人性中的善意。
哪怕后来他历经各种磨难,但只要一想起外祖母,他所有的悲伤便烟消云散。
10岁时,阿廖沙安葬了因病去世的母亲,告别外祖母后,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最开始,阿廖沙在一家鞋店当学徒。
老板为人粗暴严厉,经常骂阿廖沙是“懒鬼”,似乎在他眼里,阿廖沙一无是处。
可事实恰恰相反,店里的活全是阿廖沙承担,他每天要打扫到很晚才能上床睡觉。
但就是这样,老板还是不满意,他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安排阿廖沙做事,一刻也不让其休息。
除此以外,老板还时常怀疑阿廖沙偷东西,甚至派人暗中考察并监视他。
这样的生活环境让阿廖沙既伤心又悲愤,以至于他每天都想要逃离。
每当遭受这样的折磨时,阿廖沙便会想起外祖母的教诲,他的心情也会渐渐平复。
后来,阿廖沙因意外受伤,被外祖母接回乡下。
在此期间,外祖母带他去割草,去给穷人布施;
给他讲穷人为生活而挣扎的艰难处境,给他讲坏人因作恶多端而遭到悲惨的下场。
外祖母的话,在阿廖沙的心灵深处埋下了根,从此他不再憎恶别人,反而以一种怜悯之心看待世间万物。
高尔基在书中说:
“现实像车轮,我是只蚂蚁。在人间,有谁活着不像是一场炼狱?我不哭,我已经没有尊严能放弃。”
世道维艰,有人困于深渊,心却奔向光明。
即使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也能在阴暗中竭力求生,在糟糕的生活面前,尝试着抬起头,去寻找生命的出口。
毕竟,将苦难背在肩上,是沉重的负荷;而将苦难踩在脚下,是向上的阶梯。
在书中,寻找到心灵的居所。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书籍,给阿廖沙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天窗。
在乡下待了一段时间后,外祖父将阿廖沙送到了姨婆家当学徒。
在这里,阿廖沙经常被体罚,日子久了,他急切地想离开这糟糕的地方,出去看看。
一次偶然的机会,阿廖沙来到了伏尔加河边,在河边游荡了三天后,好心的码头装卸工人收留了他。
从工人口中得知,“善良号”轮船需要一名洗碗工,于是阿廖沙开启了自己的轮船打工生涯。
轮船上的厨师斯穆雷很喜欢读书,他有一只装满了书的铁皮箱,里面的书五花八门。
可他不认识字,所以经常让阿廖沙读书给他听。
随着阿廖沙读的书越来越多,斯穆雷也会帮阿廖沙挑书,他对阿廖沙说:
“一个人要想聪明,就得多念书,书读多了,就能找到好书。
如果一遍读不懂,就读7遍,要是7遍再读不懂,就读12遍。
书里面什么重要的知识都有,上帝给了你智慧,你就得靠他生活。”
在斯穆雷的引导下,阿廖沙逐渐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当他离开轮船时,斯穆雷郑重地对他说:“再见吧,你要坚持读书,这是最美好的事情!”
后来,不管身在哪里,不管遭遇什么,阿廖沙都从书中寻找答案。
船上的经历和读过的书,让阿廖沙彻底成长起来,也让他不再惧怕生活的苦难。
哪怕重新回到挨打受骂的环境中,他依旧在千方百计找书看。
他读了龚古尔的小说、巴尔扎克的著作,也读了普希金诗集……
那些读过的书,让他拥有清醒的认知,帮助他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
高尔基曾说:“凡是我身上一切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书籍。”
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藏着成长的历程。
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大千世界,也能触摸到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寻找到心灵的居所。
读书,让我们在心中筑起坚实的城堡,既能驱散迷雾,也能抵抗苦难。
在人间,最好的救赎者是自己。
在发现自己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后,阿廖沙再次开始了漂泊之旅。
他去了圣像作坊当学徒,负责给师傅们研磨颜料、烧水泡茶、打扫作坊。
无奈的是,圣像坊老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他不仅骂顾客是傻子,还教唆阿廖沙说谎,甚至还禁止阿廖沙看书。
有一次,阿廖沙无意间弄断了耙锄,老板便恶狠狠地说:“我早晚要将你撵走!”
随后,他开始栽赃阿廖沙偷窃,还怂恿别人拐带阿廖沙偷东西,但阿廖沙坚决抵制这种不良习
气,并不与之同流合污。
因为读书早已让他有了自己的思想,让他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正义。
在作坊工作时,阿廖沙也认识了很多勤劳的画匠师傅。
每到晚间,工人们就围坐在阿廖沙身边,听他读书,听他讲故事;
在阿廖沙生日时,他们会给阿廖沙庆生,送给阿廖沙精美的小礼物……
这些画匠师傅的友好陪伴,让阿廖沙不再孤单,也唤醒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让他在看不见太阳的日子里,依然有直面生活的勇气。
阿廖沙经常来到伏尔加河边,躺在满是尘土的草地上,久久地眺望对岸。
圣像坊老板,让他憎恨,激起他的正义;而圣像坊工人,则唤醒他对苦难的思考。
熬过无数个清冷的黑夜,他终于明白,日子越是艰难,内心越要绚烂。
高尔基在书中说:“天终于快亮了,黎明熄灭了天空的星星。”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难熬,黎明也终将到来。
纵然生活千难万苦,但内心强大,便能抚平一切伤痛;哪怕命运坎坷多磨,但不断求索,便能心怀热爱。
我们在苦痛中成长,在磨难中新生,在自我救赎中完成超越。
有人说,《在人间》是一场自我救赎之旅。
生活实苦,但一点一点地往前熬,久了便没有那么难熬。
当你熬过最困苦的时刻,也就迎来了自己的涅槃重生。
正如高尔基在书中所说:“对人们来说,世界是一片暗夜,我们必须给自己照亮道路。”
人生,就是不断熬过苦痛,不断修炼心性的历程;生活,不是等暴风雨远去,而是能在暴风雨中起舞。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悲催的岁月,只有自己爬起来继续前行,才能在磨砺中练就强大的内心。
当你跨越了苦难本身,无论身后的风雨有多大,你早已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1916年,高尔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二部小说《在人间》。
这部小说与他的《童年》《我的大学》并称为“自传体二部曲”。
作为一本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阿廖沙的经历,其实有着高尔基的影子。
阿廖沙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相继去世,他只得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十岁那年,他为了补贴家用,不得不到城里打工。
在此期间,他历经无数磨难,被人欺辱打骂,受尽颠沛流离。
但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处境,他都不曾自暴自弃。
他依旧决定做一个勇敢而坚强的人,不为环境所束缚,历经挫折而蜕变。
正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所说: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难,才能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苦难就是道场,人生就是修行。
唯有在苦难中磨砺自己,才能完成最终的救赎。
在底层,于阴暗中竭力求生。
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只得带着他回到外祖父家。
因为生意萧条,开染坊的外祖父脾气日渐暴躁,经常打骂家人。
在这种极度压抑的家庭环境中,舅舅和表哥也变得越来越冷漠,亲人之间毫无感情,尽是敌意。
好在日子虽然难熬,但总有一缕光温暖着阿廖沙,那便是来自外祖母的关爱。
外祖母勤劳善良,对人和善,她时常会讲故事给阿廖沙听,让他感受到人性中的善意。
哪怕后来他历经各种磨难,但只要一想起外祖母,他所有的悲伤便烟消云散。
10岁时,阿廖沙安葬了因病去世的母亲,告别外祖母后,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最开始,阿廖沙在一家鞋店当学徒。
老板为人粗暴严厉,经常骂阿廖沙是“懒鬼”,似乎在他眼里,阿廖沙一无是处。
可事实恰恰相反,店里的活全是阿廖沙承担,他每天要打扫到很晚才能上床睡觉。
但就是这样,老板还是不满意,他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安排阿廖沙做事,一刻也不让其休息。
除此以外,老板还时常怀疑阿廖沙偷东西,甚至派人暗中考察并监视他。
这样的生活环境让阿廖沙既伤心又悲愤,以至于他每天都想要逃离。
每当遭受这样的折磨时,阿廖沙便会想起外祖母的教诲,他的心情也会渐渐平复。
后来,阿廖沙因意外受伤,被外祖母接回乡下。
在此期间,外祖母带他去割草,去给穷人布施;
给他讲穷人为生活而挣扎的艰难处境,给他讲坏人因作恶多端而遭到悲惨的下场。
外祖母的话,在阿廖沙的心灵深处埋下了根,从此他不再憎恶别人,反而以一种怜悯之心看待世间万物。
高尔基在书中说:
“现实像车轮,我是只蚂蚁。在人间,有谁活着不像是一场炼狱?我不哭,我已经没有尊严能放弃。”
世道维艰,有人困于深渊,心却奔向光明。
即使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也能在阴暗中竭力求生,在糟糕的生活面前,尝试着抬起头,去寻找生命的出口。
毕竟,将苦难背在肩上,是沉重的负荷;而将苦难踩在脚下,是向上的阶梯。
在书中,寻找到心灵的居所。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书籍,给阿廖沙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天窗。
在乡下待了一段时间后,外祖父将阿廖沙送到了姨婆家当学徒。
在这里,阿廖沙经常被体罚,日子久了,他急切地想离开这糟糕的地方,出去看看。
一次偶然的机会,阿廖沙来到了伏尔加河边,在河边游荡了三天后,好心的码头装卸工人收留了他。
从工人口中得知,“善良号”轮船需要一名洗碗工,于是阿廖沙开启了自己的轮船打工生涯。
轮船上的厨师斯穆雷很喜欢读书,他有一只装满了书的铁皮箱,里面的书五花八门。
可他不认识字,所以经常让阿廖沙读书给他听。
随着阿廖沙读的书越来越多,斯穆雷也会帮阿廖沙挑书,他对阿廖沙说:
“一个人要想聪明,就得多念书,书读多了,就能找到好书。
如果一遍读不懂,就读7遍,要是7遍再读不懂,就读12遍。
书里面什么重要的知识都有,上帝给了你智慧,你就得靠他生活。”
在斯穆雷的引导下,阿廖沙逐渐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当他离开轮船时,斯穆雷郑重地对他说:“再见吧,你要坚持读书,这是最美好的事情!”
后来,不管身在哪里,不管遭遇什么,阿廖沙都从书中寻找答案。
船上的经历和读过的书,让阿廖沙彻底成长起来,也让他不再惧怕生活的苦难。
哪怕重新回到挨打受骂的环境中,他依旧在千方百计找书看。
他读了龚古尔的小说、巴尔扎克的著作,也读了普希金诗集……
那些读过的书,让他拥有清醒的认知,帮助他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
高尔基曾说:“凡是我身上一切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书籍。”
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藏着成长的历程。
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大千世界,也能触摸到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寻找到心灵的居所。
读书,让我们在心中筑起坚实的城堡,既能驱散迷雾,也能抵抗苦难。
在人间,最好的救赎者是自己。
在发现自己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后,阿廖沙再次开始了漂泊之旅。
他去了圣像作坊当学徒,负责给师傅们研磨颜料、烧水泡茶、打扫作坊。
无奈的是,圣像坊老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他不仅骂顾客是傻子,还教唆阿廖沙说谎,甚至还禁止阿廖沙看书。
有一次,阿廖沙无意间弄断了耙锄,老板便恶狠狠地说:“我早晚要将你撵走!”
随后,他开始栽赃阿廖沙偷窃,还怂恿别人拐带阿廖沙偷东西,但阿廖沙坚决抵制这种不良习
气,并不与之同流合污。
因为读书早已让他有了自己的思想,让他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正义。
在作坊工作时,阿廖沙也认识了很多勤劳的画匠师傅。
每到晚间,工人们就围坐在阿廖沙身边,听他读书,听他讲故事;
在阿廖沙生日时,他们会给阿廖沙庆生,送给阿廖沙精美的小礼物……
这些画匠师傅的友好陪伴,让阿廖沙不再孤单,也唤醒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让他在看不见太阳的日子里,依然有直面生活的勇气。
阿廖沙经常来到伏尔加河边,躺在满是尘土的草地上,久久地眺望对岸。
圣像坊老板,让他憎恨,激起他的正义;而圣像坊工人,则唤醒他对苦难的思考。
熬过无数个清冷的黑夜,他终于明白,日子越是艰难,内心越要绚烂。
高尔基在书中说:“天终于快亮了,黎明熄灭了天空的星星。”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难熬,黎明也终将到来。
纵然生活千难万苦,但内心强大,便能抚平一切伤痛;哪怕命运坎坷多磨,但不断求索,便能心怀热爱。
我们在苦痛中成长,在磨难中新生,在自我救赎中完成超越。
有人说,《在人间》是一场自我救赎之旅。
生活实苦,但一点一点地往前熬,久了便没有那么难熬。
当你熬过最困苦的时刻,也就迎来了自己的涅槃重生。
正如高尔基在书中所说:“对人们来说,世界是一片暗夜,我们必须给自己照亮道路。”
人生,就是不断熬过苦痛,不断修炼心性的历程;生活,不是等暴风雨远去,而是能在暴风雨中起舞。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悲催的岁月,只有自己爬起来继续前行,才能在磨砺中练就强大的内心。
当你跨越了苦难本身,无论身后的风雨有多大,你早已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上一篇:一个人赚不到钱的根源:格局太小
下一篇:女儿带给我的拼图启示-俞敏洪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 1
偶得米果
06-05 09:20151 WPM
- 2
凤舞翩翩1
06-05 22:26147 WPM
- 3
游客19616936...
06-05 10:36140 WPM
- 4
菜包
06-04 23:36128 WPM
- 5
游客18119169...
06-05 11:22105 WPM
- 6
游客19168388...
06-06 15:39105 WPM
- 7
樱桃是个桃
06-05 12:40100 WPM
- 8
不落繁华
06-05 16:0496 WPM
- 9
WatteLi
06-04 23:4195 WPM
- 10
游客19617636...
06-05 13:5495 WPM
- 11
我就kjb
06-05 09:0293 WPM
- 12
游客19520623...
06-05 11:0091 WPM
- 13
游客18494479...
06-05 13:1588 WPM
- 14
游客17586156...
06-05 15:2488 WPM
- 15
游客19615924...
06-04 23:0985 WPM
- 16
游客14713481...
06-05 10:5485 WPM
- 17
游客19226364...
06-05 14:4783 WPM
- 18
游客17656819...
06-05 20:4383 WPM
- 19
-Lucky-
06-05 09:0482 WPM
- 20
游客19617014...
06-05 10:5582 WPM
用户更多文章推荐
- 人老了,躺在医院的床上,才知道护工是...2023-10-04
- 林徽因:无论和谁交往,只能吸引,不能...2023-10-04
- 当你读懂了沈从文的《边城》,人生没有...2023-10-04
- 国庆假期一场同学聚会,我顿悟了中年人...2023-10-04
- 生命的最高境界2023-09-29
- 中美成立工作组,世界分工大转变2023-09-28
- 当你读懂《贫穷的本质》,离钱就很近了2023-09-24
- 庄子最通透的5个故事,治好了我的精神内...2023-09-21
- 哈尔滨,4件事,让我印象深刻2023-09-21
- 做人:知分寸,懂换位!2023-09-20
- 风雨人生路,凡事靠自己!2023-09-20
- 知足则常乐,心宽则无忧2023-09-20
- 稻盛和夫:工作顺序对了,心就不累了2023-09-19
- 35岁之后,谁影响我,我就放弃谁2023-09-19
- 苏轼:太用力、太刻意的人生,是一场灾...2023-09-19
- 当一个人不联系你,也不拉黑你,原因只...2023-09-18
- 优化自己2023-09-18
- 看了5位哈佛校长的开学演讲,我才明白什...2023-09-11
- 戒掉身上的穷气2023-09-08
- 不懂经营人脉的老实人,一定要看看《破...2023-09-02
- 人与人之间最高级的套路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