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代-6

贡献者:小豆豆子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3-06-04 13:28:35 收藏数:9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在这种情形下,外面弄得没办法。内阁学士若真要做点事,也必须先勾结太监。因为
内阁见不着皇帝面,非结合太监,一切政事便透不上最高层。明代有名内阁大学士张
居正,这是近人所推中国历史上大政治家之一,但他也只能结合太监,才能揽实权。
在神宗万历还没有做皇帝时,张居正就是神宗的师傅。神宗做了皇帝,张居正是当朝
皇帝老师,而且又是内阁大学士,然而先生见不到学生面。大学士照政制论,是无法
主持政令的。于是张居正只有同司礼监勾结,他才能舒展抱负,来策动当时的政事。
但当时朝臣大家都反对张居正,说他不像前朝宰相,不是政府正式的行政首长官,不
该弄权专政。这批评实在也不错。当时上述六部才是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他们只须听
命于皇帝,并不须听命于内阁。若内阁和六部发生意见,六部可以说:你不是宰相,
不是大臣,不该管我们的事。不该管的事而管,不该揽的权而揽,此是权臣,非大臣
。“权臣弄权”与“大臣当权”,在中国传统政治观点上是大有分别。大臣事在当时
的制度上有他正当的地位的。在中国传统制度下,宰相无事不该问,无权不该揽。他
不问事,不当权,是失职,是无能。并非宰相而问事揽权,是奸臣,是权臣。权臣弄
权,这是违反国法的,也是违反政治上的传统道德的。然而明代的制度,则根本没有
一个正式的宰相。六部尚书乃至七卿、九卿,始是名正言顺的大臣。当时反对张居正
的人,他们心里想:部(六部)院(都察院)长官,分理国事,只受皇帝节制;你做
内阁大学士,只是皇帝私人顾问,你在皇帝面前从容论思是你的责任,你不该借着这
一点关系正式出面干涉部院,那是你越权。因为张居正要管事,所以他要各衙门奏章
公事每样备两份,一份送内阁,一份送六科给事中。这又是他不对。给事中虽官阶低
,但在当时政治法理上,一切文件该他过目,这是不错的。内阁则并无必须预闻之职
权,只皇帝私下要他预闻才预闻。所以当时人反对张居正,张居正是没有理由答辩的。
他于是只有向皇帝去辞职,他说他“所处者危地,所理者皇上之事,所以者皇上之言”
。这几句话,丝毫也不错。然试问当时何尝有一道正式命令叫张居正代理皇帝呢?
依照中国政治传统,皇帝不该干预宰相的事。此在讲汉、唐、宋三代政制时,已详细
述及了。现在时内阁不得干预皇帝的权。就明论明,是不错的,张居正也无法自辩。
现在我们不了解当时这情形,总认为张居正是一大政治家,他能主张讲法治;其实他
本身就已违法了,而且违反了当时国家的大本大法呀!该皇帝管的事,他来管,那岂
非不法之至吗?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时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
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贵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
上最大的法理,也是明代之所以异于汉、唐、宋传统的。张居正要以相体自居,他一
死,他家就被抄了。虽然他在明代有很大的建树,但当时清议,并不讲他好话。这就
因为认他是一个权臣,非大臣。这不是专就他功业言,而是由他在政府之地位上的正
义言。此刻我们要提倡法治,却又来推尊张居正,这正为不了解明代政治制度。当知
明代的政治制度,早知汉、唐、宋传统有了很大的变化。张居正并未能先把当时制度
改正,却在当时制度下曲折谋求事功。至少他是为目的不折手段,在政治影响上有利
弊不相抵得所在呀!
我们以上的说法,只就制度与法理论,不从事业和居心论。至少在当时那些发对派的
意见是如此。我们详细讲述这一层,正为阐明制度如何牵制着人事。而明代此项制度
之要不得,也就即此更可论定了。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