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9

贡献者:小豆豆子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3-05-26 22:31:13 收藏数:4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宋代赋税制度,大体也是由唐代两税制沿下,我们不再祥讲。只讲一点较重要的。
本来两税制度,把一切赋税项目都归并了,成为单一的两税。租庸调是三个项目分列
的,对田地有租,对丁役有庸,对户籍有调。让我们眼前浅显举例。譬如台湾省政府
征收农田米谷,这是“租”;要台湾民众义务服役,修机场、道路、水利工程之类,
这是“庸”;糖是台湾土产,政府要台湾一地贡献多少糖,由民间摊派,按家分出,
这是“调”。两税法则把这三项全并人田租。因此田租额增高了。政府收取田租之后
,如要修机场、筑道路,应由政府出钱自雇工役。如政府需要糖或其他物品,也应由
政府出钱自买。政府向民间收税,则全归人一个项目下。这样过了多少年以后,这办
法便出了毛病。晚唐时代军事时起,军队到了一地方,依旧要民众帮忙如修路之类,
又要征发地方特产。如台湾出糖,别处军队到台湾来,便不想自己买糖,却向民间要
。他们认为这些是向来如此。他们却忘了原来这些“庸”与“调”早已包括并在两税
里,把民间田租加重了;现在又要地方出劳役,出土汞,那岂不是民众又增加了负担
吗?这一种可有的流弊,在唐代改行两税制时,早有人说到;因当时单图税收便利,
信不及。到后来却逐步实现了。
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在汉代,中国本有地方自治组织,其首领称三老,三老之下有
啬夫、游儌。三老是掌狡猾的,啬夫主收田租,游儌管警察盗贼。他们都代表地方
,协助政府。这一制度,到隋唐便没有了,变成有名无实。到了五代时侯,军队每
到一地方,要点官方出力役,出贡调;那些本来早不在国家规定的制度里,于是临
时就得找地方领袖,向他们要房子,要稻草,要马料,要用具,要壮丁,要给养。
这明知道不好办,但也得勉强办。军队常川来住,这些地方领袖就变成专是对上办差
。地方行政官却感到有此一种人,又省事,又易督责;于是即使地方上没有这样人,
也硬要举出一个两个来军队像水一样的流,到了某地就要派差;所以办差的办上
三五年,家私就垮了。一个垮了,再找另一个。以后即使没有军队需索,地方长官
也依然沿着旧习,仍要地方照常办差。这样就变成地方又多了一笔负担。这是宋代
之所谓“差役发”。宋代之差役,也如秦代之戍边,都是由前面历史沿袭下来;政府
没有仔细注意,而遂为社会之大害。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