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8
又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因而仍多经各衙门
长官辟署,在幕府作僚吏,而借此对政事却先有了一番实习。宋代则因经历五代长期
黑暗,人不悦学,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因此反而没有
如唐代般还能保留得两汉以来一些切实历练之遗风美意。
这些都是宋代考试制度之缺点。总之考试制度在宋代是更重要了,更严密了,但并非
更有真效。但因政府积年提倡,社会学术空气又复活了。于是有许多人出来相把此制
度改革。
第一:是想把学校教来代替考试。这是最关重要的。考试只能选拔人才,却未能培养
人才。在两汉有太学,在唐代有门第,这些都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培养出人才,政府
考试始有选择。宋人颇想积极兴办教育,这是不错的。但此非咄嗟可望。
第二:是想把考试内容改变,不考诗赋,改考经义。这一层用意亦甚是。人人学诗赋
,风花雪月,用此标准来为政府物色人才,终不是妥当办法。但改革后却所得不偿所
失,考经义反而不如考诗赋。王荆公因此叹息,说:“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料转变
秀才为学究。”这里面利弊得失之所以然,此刻不拟详说了。
由于上述,可见每一制度也必待其他情况之配合。若其他情况变了,此项制度之功效
性能亦将随之而变。惟无论如何,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
;又且由唐迄清绵历了一千年以上的时期。中间递有改革,递有演变,积聚了不知多
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这不决是偶然的。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
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千
年以上根柢的,一口气吐弃了,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
可诧怪的事。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无权之一。真如宝器抛掷泥
土,重新捡起。但我们对此制度在历史上千年来之长期演变,依然多不加意研究。好
像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依然还只是我们独有的黑暗专制政治下面的一种愚民政策
。今天再来推行考试制,是另外一会事。总像不愿与历史传统下的考试制度发生关系
般。这实在是我们的一种成见,非真理。惜乎我这一番讲演,对此制度也不能再单独
地详说了。
长官辟署,在幕府作僚吏,而借此对政事却先有了一番实习。宋代则因经历五代长期
黑暗,人不悦学,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因此反而没有
如唐代般还能保留得两汉以来一些切实历练之遗风美意。
这些都是宋代考试制度之缺点。总之考试制度在宋代是更重要了,更严密了,但并非
更有真效。但因政府积年提倡,社会学术空气又复活了。于是有许多人出来相把此制
度改革。
第一:是想把学校教来代替考试。这是最关重要的。考试只能选拔人才,却未能培养
人才。在两汉有太学,在唐代有门第,这些都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培养出人才,政府
考试始有选择。宋人颇想积极兴办教育,这是不错的。但此非咄嗟可望。
第二:是想把考试内容改变,不考诗赋,改考经义。这一层用意亦甚是。人人学诗赋
,风花雪月,用此标准来为政府物色人才,终不是妥当办法。但改革后却所得不偿所
失,考经义反而不如考诗赋。王荆公因此叹息,说:“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料转变
秀才为学究。”这里面利弊得失之所以然,此刻不拟详说了。
由于上述,可见每一制度也必待其他情况之配合。若其他情况变了,此项制度之功效
性能亦将随之而变。惟无论如何,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
;又且由唐迄清绵历了一千年以上的时期。中间递有改革,递有演变,积聚了不知多
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这不决是偶然的。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
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千
年以上根柢的,一口气吐弃了,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
可诧怪的事。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无权之一。真如宝器抛掷泥
土,重新捡起。但我们对此制度在历史上千年来之长期演变,依然多不加意研究。好
像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依然还只是我们独有的黑暗专制政治下面的一种愚民政策
。今天再来推行考试制,是另外一会事。总像不愿与历史传统下的考试制度发生关系
般。这实在是我们的一种成见,非真理。惜乎我这一番讲演,对此制度也不能再单独
地详说了。
上一篇:上下五千年79-取经求佛像
下一篇:试述现代立法原则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 1
游客19558937...
05-26 17:4668 WPM
- 2
许昌刘爽爽
05-26 17:5361 WPM
用户更多文章推荐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代-72023-06-09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代-62023-06-04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代-52023-06-03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代-42023-06-03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代-32023-06-01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代-22023-05-31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代-12023-05-31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152023-05-31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142023-05-3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132023-05-28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122023-05-28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112023-05-28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102023-05-27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92023-05-26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72023-05-25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62023-05-25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52023-05-25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42023-05-24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32023-05-23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2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