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人过得比我好,关我屁事!

贡献者:不会旋转的螃蟹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1-02-13 13:17:09 收藏数:200 评分:3.5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年轻人过年回家最怕的,大概就是同学聚会。
当年的同学都已经买车买房结婚生子,你还在担心论文啥时候写完、下个月的房租到底啥时候交上。面对同龄人的
大型凡尔赛现场,同辈压力和血压齐飙,一股热血直冲脑门。
今天更新的《奇葩说》,辩题简直就是在刺痛此刻年轻人的心——“身边的同龄人过得都比我好,该玩命追吗?”
有人说玩命追逐同龄人,只会迷失自己的方向;也有人说此时不追更待何时,努力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
这些可能都没有错。不过我们今天可能想说的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同龄人过得都比你好,可能不怪你自己不努
力。
年轻人过得好不好,
和自己关系不大
毕业后你可能发现,才发现三五年时间,同龄人间的差距竟然能拉得这么大——有的人已经结婚生子,有的人吃完
饭还得写期末作业;有的人全款买房买车,有的人还不知道下个月的房租怎么解决。
2018年11月,深圳,福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新人。当同龄人已经结婚生子时,有的人还在为学业忧愁
嘴上聊的是客户、通勤、年终奖,心里比的是车子、房子和票子。冯晓桐说当代年轻人的现状是“白天说着无所谓
,晚上比到不想睡”,这话放在年假期间,特别合适。
同龄人比你成就高,这件事确实让人焦虑,但只是焦虑,其实没什么用处。因为决定成就的,首先是你们不同的起
点。
这期《奇葩说》,蔡明老师的点评才是真相/节目截图
比如买房这一项“成就”,年轻人想达成,首先靠的就不是自己,而是父母。
根据贝壳找房数据,21-25岁年轻人购房需要父母资助的,占到70.9%[1]。
一项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则显示,父母给予子女经济支持的人数,少于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人数
;但这些少数父母给出了更多的钱,所以财富跨代转移仍然是顺转移[2]。
换句话说,把全体同龄人比作一个班,班里的大多数人给父母钱,少部分人由父母给钱。但从钱数上来说,父母给
的钱>给父母的钱。
2018年7月,郑州,18岁的男生靠脏辫编发买房子,每月还按时给父母5000元生活费
这说明什么?说明后代得到的父辈财富极不均衡。都说是“父母帮衬”,几万块的友情赞助,和帮着付了全款,可
能就是二手loft和全新大平层之间的差别。
当然完全靠父母的还是少数。你的老同学大多会告诉你,父母交了个首付,剩下房贷自己背,心里苦啊。
但实际上,即便是同班同学,收入也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影响。这个影响从父母对你的教育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收入是相关联的,这早已成为一个经济学常识。衡量相关性大小的,就是“代际收入弹性系数”

根据2012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系数高达0.6,在所有取样调查的国家中排名第二。这说明中国父母收入对子女的影响
极大[3]。
2018年5月,北京,奥数一对一辅导班,家长坐在教室的后排
有经济学家提出,父母的人力资本是靠两种方式影响子女收入的,一是父母对教育的投入,二是耳濡目染、言传身
教——得到人力资本回报的父母,往往会更重视教育[4]。
在中国,教育投入是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在不论天赋的情况下,看毕业后起薪高低,甚至可
以追溯到读书时父母给你们的辅导班分别投了多少钱。
在教育投资下降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本对就业的影响下降,这时候,社会资本对起薪的影响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社会资本其实就是“关系网”,在中国这样一个强关系社会,亲戚、朋友提供的信息与帮助,对大学生的就业特别
重要。有人计算过,想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靠别人”在就业市场上的重要性,相当于增加5-10年的教育年
限[5]。
努力当然很重要,但是你非要跟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比,就会发现,这只会让自己的焦虑更多、烦恼更深。
工作美满家庭幸福,
也要靠运气
除了家庭的差距,还有一句古老的鸡汤:选择比努力重要。
选专业时的一念之差,可能就是上天入地的差别。根据北京大学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
,不同行业间的平均起薪,最多能差出2.2倍[6]。
比如2015年中山大学在河北的理科分数线是:计算机类653分、旅游管理652分,假设2019年本科毕
业后直接就业,他们本行业的起薪分别是7810元和3546元[6]。
2017年12月,杭州,阿里巴巴年薪百万招聘“10年经验工人老师傅”
终身工资中66%的增长都是发生在职业生涯的前十年[7]。行业工资本来就比别人低,要是不能在10年内完
成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以后追上同龄人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了。
当然如果频繁跳槽,或干脆一直做些兼职应付,那么毕业后这短暂的迷茫,依然可能会给你的职业发展带来长达1
0年的负面影响[8]。
选择不仅是体现在职业上,也体现在婚姻上。
有学者通过对CHNS数据库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男青年在公共部门就业,其岳父岳母的资源有很强的代际传递
性[9]。
在特定情况下,婚姻的确是一条向上流动的阳关大道,刚好碰上一个高富帅或白富美,少奋斗十年也是可能的。
还有一种选择,叫作“大城床or小城房”。选择去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总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衣锦还乡。
同一种职业在不同地区的工资差异巨大。可是别忘了,你的同学只告诉你,他在一线城市轻轻松松月薪过万;但他
没有说的是,月薪过万的代价是每天3小时的通勤,与4、5k只能租来城中村单间的局促。
2017年1月,北京东南三环的龙爪树,每个月1千元左右的租金和便利的交通,使得这里聚集了不少“北漂”
更高的薪资匹配更高的生活成本,所以你们的生活质量其实是差不多的。平行的选择本没有更好或更差,但是就像
《奇葩说》里提到的那样,“我们在意的总是我们没有的”。
于是,当问出“同龄人都过得比我好,我该不该玩命追”时,其实是用别人的维度去匹配自己。
这一期《奇葩说》里冉高鸣说得就特别对:玩命比别人过得好,你只会越过越不好。
靠歇后语出圈的冉高鸣,这期却走心了。图为冉高鸣往期金句/微博@冉高鸣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当用投资/回报率来衡量这些职业选择时
,你可能发现,成就与否跟努力的关系也确实没那么大了。
可是别忘了,除了赚多少钱休多少假,你还有兴趣、天赋,以及好像不值一提的“理想”。驱使你做出选择的,恰
恰是这些不可以通过比较去衡量的。
“同辈压力”,
让你的生活更难过
所以,对年轻人来说,同龄人有车有房、满身名牌、家庭美满,本来不一定是“努力追”就能解决的。
就像薛兆丰教授提到,“你只看到了别人打渔,没看到别人织网”。
别人家的网,有可能是祖传的。同学会上的凡尔赛背后,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天赋、选择、父辈资源的积累。
在与同龄人比较的时候,其实是忽略了行业、地域、性别、文化等等因素,也就是失去了自己价值的坐标系。
冉高鸣在新一期节目里讲,在进入《奇葩说》之前也去做过男团成员。但他是怎么形容这段经历的呢——“屎壳郎
进汤碗,冒充糖炒小栗子”。
冉高鸣凹起造型来,形象不输顶流男团/节目截图
硬要跟不同于自己的群体比,就只会让自己不断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之中。
实际上,真正让你幸福的,不是你拼命追赶同龄人——起跑线已经决定了很多时候追上就是很难——而是选择更适
合的比较对象。
英国心理学的一项研究就发现,比起实际收入,社会排名才是幸福的关键[10]。
比如给你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你月薪5万,周边朋友月薪50万,第二个是你月薪1万,周边朋友月薪5000
,你选择哪一个?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人要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那当然是选择自己工资高的——月薪5万。
但其实不少人会选后者——月薪1万。
2020年4月,江苏淮安,人们排长龙开具购房证明。有房有车,让你的社会排名飞升了一大截
因为你判断工资的高低,并不是看自己拿多少,而是看和周边人比较的结果如何,在行为经济学中,这就是“参照
点依赖”。
人们就是喜欢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比。在中国农村,有超过68%的村民会跟邻居或其他同村人比较,只有11%的
村民表示会与村子之外的人相比;在中国城市,我们认为在城市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农民工却有着积极的社会态度,
因为他们更容易与家乡的农民或自己的过去比较,而不是跟都市的白领们[11]。
所以就算你终于玩命追上了同龄人,也不一定会觉得更幸福。饭局攀比带来的那点满足感,可能还没走进小区车库
就已消失殆尽。
熊浩的结辩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和同龄人比,比不过你急得睡不着觉,比过了你也不会幸福到哪去。于是,在互相
比较的环境里停下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赛前梁秋阳对熊浩结辩的预测,真的是绝了/奇葩说预告截图
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比较体系,实际上也是知道自己究竟该往哪个方向去发展。而这,才能让你不至于陷入盲目
的攀比中。
冯晓桐说得没错:只要足够玩命,二十年后就会有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
冯晓桐本人大概就是压塌炕的典型/微博@我叫冯晓桐
你没有必要追上一个与你不在同一条道路上的人。不过,如果真的咽不下这口气——不如租套行头回家过年吧。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认证文章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