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痛苦的十种不正确的自我对话形式

贡献者:星晨炼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1-01-17 16:05:02 收藏数:9 评分:0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以下列举十种最常见的会让我们感到痛苦的自我对话方式,也称“认知扭曲”。
因为它们通常是我们对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作出的不切实际或不正确的
解释,也因此才会导致我们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不同形式的认知扭曲之间存在重叠之处,它们是用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识
别负面自我对话的实用工具。
负面自我对话并不是大脑的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在看到负面自我对话案例时
都知道它们并不完全正确,问题在于总是会有这样一种下意识的习惯,去对
自己说些这样的话。
也就是说,仅仅知道自己存在这样的负面自我对话是不够的,而是要时常提
醒自己,在这样的自我对话行为发生时能够及时察觉。
一、读心术
所谓“读心术”也就是指,我们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就认为自己已
经了解其他人的想法。
我们会想象别人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但许多时候我们的想象与真实情况不
符,或者说存在偏差。
从本质上讲,读心术也就是想象力的失败。
因为我们常常去想象一些消极的内容,而不去探索更多不同的可能性,这些
可能性中有许多是中性甚至积极的内容。
二、以偏概全的过度概括思维
所谓以偏概全的过度概括思维是指,习惯性告诉自己某个负面事件将来一定
会继续发生。
我们陷入这样的思维模式之后,会根据当下的孤立证据对未来作出推测。
三、放大
所谓“放大”是指,我们总会夸大自己的错误或缺陷。
如果一些很小的负面事件对我们而言也是一场心灵的动乱,那这就是放大思
维所呈现出的灾难性效果。
四、缩小
缩小与放大相对,
放大的是夸大错误、缺陷和负面事件的影响,
缩小的是我们自己的优势和积极品质。
这一思维习惯常常会让我们陷入自卑的恶性循环之中,因为它从来不允许我
们从自己的积极品质和成就中受益,也就无法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情绪化推理
情绪化推理是指,我们是根据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看重什么这一标准去
作出决定。
而如果我们是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为标准去判断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什么,那我们所有的时间都是用在规避让我么感到不舒适的事物,而不是去
追求我们真正所看重的事物。
沮丧情绪和拖延行为便是情绪化推理的常见结果。
六、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思维
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思维最常见与我们对自己个人品质的评估,
指的是我们仅仅用非黑即白的极端模式去进行评估。
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之所以不对是因为,它会让我们长期处于一种沮丧的状
态之中。我们的期望总是被不断夸大。
我们永远也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因此总是对自己感觉失望。
七、罪责归己
罪责归己是指,个人承担过多的责任,尤其是将大多数或者完全不在我们掌
控范围的事情失败的责任归咎到自己头上。
这样过度地责任感会导致你总是想要尝试去掌控一切,进而导致长期压力感
和焦虑感的存在。
八、先知先觉妄下结论
所谓先知先觉指的是,在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实际证据的前提下,去预测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心理习惯。
当我们的大脑向我们抛出一种负面的结果,或者是最坏的那种情况的可能性
时,我们会“执着于此”,不断告诉自己这种结果一定会发生。
先知先觉的思维模式和以偏概全的过度思维模式有些像,都是想象力不够灵
活的标志,结果往往是让自己陷入过度反应和焦虑的状态之中。
九、贴标签
贴标签指的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去描述自己或者是他人的习惯,并且贴出
的描述标签往往是负面内容。
但是每个人及其自我意识(包括我们自己)都非常复杂并且是处于不断变化
的状态之中,因此贴标签可以说是一种过度简化、不准确的思维方式。
十、习惯用“应该怎么做”的思维习惯。
这种思维习惯很好理解,也就是说我们总是会通过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不
应该做什么来激励自己或他人。
问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决定都不是简简单单一个举动就能改变,其中
往往包含着不确定性和内在风险。
当我们习惯用“应该怎么做”或者“必须怎么做”的思维模式时,我们就会
形成一种错误的期望,会认为自己或者他人拥有这改变结局的决定作用。
如果这种“应该怎么做”的主语是他人,就会导致你对他人心生不满、抱怨
或者愤怒。
如果“应该怎么做”的主语是自己,就会导致自己将陷入长期的沮丧、焦虑
和不满的状态之中。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