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关闭花呗

贡献者:不会旋转的螃蟹 类别:简体中文 时间:2020-12-07 20:27:04 收藏数:239 评分:0.3
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
知乎A
花呗的套路真的很讨厌!马云充分利用了人的贪婪推广花呗,比如我如果要买几十元的东西,
几十元完全可以不使用花呗支付的,可是如果你不用花呗支付,它老跳出来叫你使用花呗,
对我来说使用花呗没有害,倒有点“利",因为额度高了及可以有个小红包,对商家来说却是亏的,
因为它的扣点太高了!商家肯定转嫁成本提高售价,最终受害的仍然是消费者,受益者是支付宝!
真TMD,很多消费者都没有看到这点,以为用花呗占了便宜,其实是亏了!
知乎B
我不知道别人为什么关花呗,我只知道我为什关花呗。
记得刚开始用花呗时500的初始额度,挺多的。我每天买东西都是用花呗。
两个月后额度涨到了1000,看着额度增长,我很兴奋,可实际日常的消费用不了那么多。
又过了两个月,在我每天坚持不懈的使用中,马云爸爸肯定了我的消费行为,额度涨到了3000。
无聊刷淘宝时,看上了一部手机,放在平常我也仅仅是看看,但那时想着花呗还有3000,还能分期,
于是果断买下。
按理说每个月节俭一点还那几百块是没问题,可实际是该大吃大喝依然大吃大喝,节俭出的钱越来越少,
到后来靠省下的钱也还不上的时候,额度又涨了1000。于是我陷入了借下月还上月的死循环中。
欲望就像魔鬼,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不经意间不断蚕食着你。
第二年春节,因为我还在读书,亲戚们还是会给压岁钱。我得到压岁钱后果断把花呗还清。
然后关闭。借下月还上月的那几个月里,我的生活真的好累,好累,真的。
我也明白了适度消费真的很重要。
知乎C
今年的疫情无情的撕碎了消费主义的面具
我记得二十年前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和一个美国老太。
中国老太奋斗了一辈子攒钱买了一栋房子;美国老太早早贷款买房然后奋斗一辈子还钱。
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但美国老太比中国老太多享受了一辈子的大房子。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今年的疫情告诉了你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结局。灾难到来,中国老太咬咬牙,
这辈子存的钱不买房了,把灾难抗过去,命保住再说!美国老太守着房子,灾难到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积蓄,
房子卖不出,还欠着债,只能等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我们享受了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的好日子,
以至于有些人把这种好日子当成了理所当然的常态。
这很正常。很多人出生在这个环境里,成长在这个环境里,根本不知道这个环境以外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安安稳稳地出生成长,就以为这个日子会永远过下去,于是用花呗心安理得:这个月先花钱,
下个月再还上不就行了?这和这个月领了钱,这个月花掉,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现实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个月会发生什么。
你回去过年,一过就是两个月。老板先是告诉你暂时不用来上班,然后告诉你再也不用来上班了。短短几个月,
一切大变样。有时候不经历一下现实的毒打,不知道现实的残酷,不知道什么叫人有旦夕祸福。
在生活中学会什么叫风险,这到底是一件好事。
评论区对买房这个比方似乎有意见啊
听说过守着金山饿死的故事么?买房子,升值,没问题,但是遇到麻烦,
你得变现成现金,再购买物资和服务才能解决问题。
这个比方的目的,是为了对应题目,是为了说明手头上留有现金应对突发情况的重要性,
是为了表达以花呗为代表的月光性理财方式的不合理性。
这是个比方,不是个例子。请理解内在含义,而不是在买房是赚是亏这种点上纠结。
中国人说话讲求含蓄,点到即止。不想知乎这样号称高素质的平台,还需要这样直白得说明。
有人可能又要杠了:“为什么这不是例子?你现在这样说是在狡辩!
你一开始是当例子说的,现在改口说打比方!”
可长点心吧。这当然不是例子。谁能用花呗买房啊!
知乎D
刚开始我用花呗的时候我也觉得没什么,支付很便捷而且还有红包,反正花了第二个月还了就好了,
不分期也没有利息还能知道每个月花了多少钱。
但是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弊端就把它关了,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人大多都存不住钱喜欢月光,
而且大把大把的超前消费。
它不会收利息,紧急时候还可以周转一下,是不是觉得很方便?但是第一,
花呗额度用久了之后会让你觉得这个额度好像本来就是你自己的钱,假如一个大学生生活费1500,
是不是觉得生活有点紧张,但是没关系,我还有花呗额度2500,
那我每个月可以支配的金额就达到了4000块!对于一个刚上大学的普通大学生来说还是不少了吧。
那我基本就可以开始满足自己的欲望买买买,这就开始了超前消费,那我借了钱下个月用要还啊,
于是下个月的生活费又用来填窟窿,没钱了用继续借,陷入死循环……
而且欲望一旦打开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以前是觉得向别人借钱抹不开面子,现在直接支付宝一扫就可以借,
以前是攒几个月的零花钱就可以买自己心爱的衣服,现在用了花呗不仅可以马上买喜欢的东西,
我还可以买两个,多爽!不知不觉就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即便以后开始有了比较高的收入也会想着先享受,
而不会注重储蓄,学不会延迟满足,对于金钱的自制力也越来越差。
等长大一点成熟了才后悔为什么自己那时候没有控制自己,
当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才会明白前面看似一点点积累对以后也会轻松很多。
还有点自制力的知道我不能欠太多还不上,但可惜的是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控制自己,
花呗还不上借呗,借呗不行就用信用卡,到最后连利息都还不起……也是因为他们太小,
稍不注意就被消费主义洗脑,在没有自制力的时候给他们金钱超前支配的权利,
我觉得就是在破坏年轻人以后的潜力!
越来越多人关闭花呗是很好的事情,支付宝安安静静的做个支付软件便民软件不行吗?
为什么要在全民在都用的app上添加借贷功能!
知乎E
疫情导致的对于超前消费的自我反省吧。
从我个人来说的话,关花呗并不是还不起,实际上我至今花呗也好信用卡也罢每次用了我都能还上,
且都是提前还清,从不会影响我的正常生活。
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关闭,是因为它的存在确实容易助长我的消费欲望。
从而影响我去培养一个良好的储蓄习惯。
这么说吧,比如有时候我还没发工资和奖金,账上余额不是很多。
这时候我突然看中一条裙子,六百多块钱,嗯,对我来说也不是特别贵,但买了还是有点心疼的程度。
而这时候我看着所剩无几的余额,算算买了这条裙子我还剩多少余额?豁算完更心疼了。
在这时候,花呗的存在像什么呢?就像一个镇痛剂。用花呗来买下这条裙子的话,
你即得到了想要的商品,又没有直接占用你所剩不多的余额,一下子有效缓解了你花钱的心痛感。
可是镇痛剂就只是暂时镇痛而已,这六百多块钱你最终还是要用你过几天发下来的奖金工资去还的,
这笔钱你终究还是要出。
但是呢,因为在得到收入的那一瞬间,你手头是最宽裕的,相比你拿到的工资奖金,
还花呗还信用卡的那点钱好像也不是很不得了,于是还款时心痛感,
就远没有你当时直接用余额现钱买下裙子那么重。
说白了,这个过程就是用“花呗”这个镇痛剂来缓解自己花钱的心痛感和负罪感。
偶尔几次买件衣服,买瓶精华,用这种方式缓解内心不适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次数多了,时间久了,这种习惯会潜移默化地麻痹你对于缺乏风险抵抗能力的警惕心。
让你长期无法养成一个健康的储蓄习惯。
说白了,可能你最终没什么欠款,但你也存不住钱。
疫情这段时间给很多人都上了一课了,
人生无常,你没办法保证今天看起来旱涝保收的工作明天是不是就突然啥都没了。
人有稳定收入的时候什么都好说,
可假如真的有一天你突然失去了收入来源,手上如果有一笔储蓄,
它能是让你缓冲这场突发意外的底气,它能让你在困境中有足够的余地和时间去寻找下一个出路。
而如果你啥积攒都没有呢?上个月可能还吃吃喝喝买买买的你,下个月就可能面临吃不上饭的境况呢?
我想了想,如果是我可能真的就豁出脸去摆摊送外卖了……
知乎F
最近,支付宝背后的蚂蚁集团即将上市一事,不仅牵动着万千投资者的心,
就连很多从不投资理财的单纯的支付宝用户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
一时之间“蚂蚁”一词成为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的精彩谈资。
不料,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
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3日,蚂蚁集团在港交所发表公告,宣布暂缓H股上市,上交所宣布,
决定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像台风过市,瞬间摧毁万千投资者的致富计划,
我愿称其为“真·蝴蝶效应”,连带打新人、相关基金的投资者、
甚至把宝压在蚂蚁公司暴富员工身上的炒房团,无一幸免,
原本令人暗暗窃喜的发财快车道,仿佛“艾希遇上阿卡丽”,瞬间消失。
本人由于喜爱吃瓜,这两天倒是吃了个心满意足,
也知道了蚂蚁上市被暂缓的原因。这就要引出一个词了——“资产证券化”,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跟支付宝的借呗借了1万元,
支付宝对你享有1万元的债权。正常逻辑下,支付宝等着你还钱,再收你点利息,
整个交易到此为止。但在资产证券化操作下,支付宝可以把对你享有的1万元债权
打包成一个理财产品,向社会再次出售出去。
这样操作,支付宝可以马上回笼这1万元现金,再次放贷出去,并循环往复操作
用1万元撬动几十次、几百次的同额资金,不停放贷挣钱。而支付宝把这1万元债权,
打包成理财产品,卖给社会其他人的利息,可能是年利率6%。这个年利率6%看似还不错,
但是跟支付宝对外放贷的利率相比,小多了,因为放贷利率可能是15%甚至更高。所以,
假设这个1万元债权被打包循环往复对外卖了100次,则相当于支付宝用1万元自有资金,
撬动了100万的社会资金,来给它放贷挣钱。而一旦借贷的人还不上钱,
则买这个理财产品的人就倒霉了,可能要赔本。而如果社会上买这些理财产品的人有10万个,
则这10万个人可能都会被牵连到。所以利润的大头被蚂蚁收入囊中,而风险却推向社会,
好一招空手套白狼!这次,我先站证监会。
回想起来,从开通花呗、借呗之后,我自己的消费观念确实越来越趋向超前消费,
每次购买大件商品都是想着分期,每期的帐也不多,完全在承受范围内;
而日常的小支出更是连脑子都不过,抬手就是扫一扫,这生活真是“富足”啊。
只是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工资进账不到俩小时,就因为还债,变得所剩无几。
遇上今年年初的疫情,才让我重新审视超前消费,若不是疫情期间我的工作没有停工,
我可能会因为没有存款而爆发财务危机,若证监会、银监会等有关部门不制止蚂蚁,
后续平均每户欠它十万八万的情景都有可能成真,那时大部分人没有存款,只有债务,
若再遭遇像疫情这样的不可抗灾难,就可能爆发金融危机。
所以,是时候关闭花呗了。
知乎H
个人意识的觉醒,意识到了花呗的两面性。
花呗在不同的人手中会有不同的用法,先说说打开花呗的错误方式,
那就是超前消费,透支未来!这对于没有自控能力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最后进入一种死循环,发工资-还花呗-没钱了-用花呗-发工资…
这种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会让人在消费的时候感觉不到肉痛,
等到下个月账单出来才意识到自己上个月原来花那么多呀!
把花呗还了以后大部分的工薪族只能继续用花呗去消费,因为手头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样慢慢就被支付宝套进去,无限循环。
再来说说打开花呗的正确方式,因为花呗具有透支性,
这在自控力超强的人手中反而是一款超级棒的理财产品,怎么说呢
,如果你每个月有具体的消费计划,就无惧这种透支性,平时消费正常用花呗支付,
工资发下来全部放到余利宝里面收利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量大了就会有质变。
可是现实中自控能力强的人少之又少,透支久了人们也意识到了什么,所以纷纷关闭。
来自其他支付方式的分流竞争。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三方支付平台涌入市场,
对支付宝进行了分流,比如京东金白条对网购板块的分流、
微信对日常生活板块支付的分流等等,这些APP的出现打破了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
,并且拥有自己忠实的粉丝(我现在也是用微信支付,因为方便,周末还有几率免单),
现在微信也推出了类似”花呗"的小程序码。
整体来说微信支付无论是优惠度还是便捷度都远胜支付宝,
那我为什么要去用支付宝花呗支付呢?
知乎W
花呗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用花呗的人。
如果你毫无自制力,我建议你千万别用花呗或信用卡之类的。
以前初中的政治书上都在宣传“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可是,你确定你明天赚的到钱吗?
不说其他,就说我大姐吧。她之前用花呗还有个度,至少下个月的工资都还的起这个月的花呗。
可是,人的消费是会习惯的。你根本不可能永远维持在同一个消费水平,你会越来越失控,
会尝试去买更多不属于你这种消费水平的,长此以往,你就习惯了更高的消费水平。
然后花呗已经满足不了你要求了,你会去京东白条,百度有钱花啊,
小米金融之类的借款平台去借钱。最后,你每个月只能从这个平台套钱去还另外一个平台的。
你以为就这样?怎么可能!因为你养成了高消费的习惯,你根本很难改变,
你会想方设法的去维持高消费水平。因此,你每个月的那点工资,不仅一分不剩,
还全都被当做各个平台的利息。而你欠各个平台的本金一分未动。
这里我实名diss京东金融。为什么我大姐都已经几个月不还京东金融的钱,
你居然还给他提升额度?这什么骚操作!不仅如此,
还帮助她从潍坊银行等其他银行套钱出来。然后后来发现她还不上了,
天天电话轰炸我们这些亲属干嘛,京东你不活该谁活该!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了解自己,至少在自己有没有自制力这方面。
如果你真的没自制力,麻烦你立刻关闭所有借款平台。
因为,不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是“用今天的无知给明天的你挖坟”!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热度:
文章难度:
文章质量:
认证文章
说明: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难度、质量自动认证,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